分享到:
作为一个南国人,只身一人来到北方求学。在多雨的季节里不自禁地会忆起故乡那各式各样的桥,还有那些在桥下避雨的流浪者。他们蓬头垢面,衣着破烂,甚至赤着身体,或是斜躺着,或是坐着发呆,或是身前摆一个破碗向经过的人求助。他们中有风烛残年的老人,也有身体健硕的中年人。每次看到他们,一股寒意便会从头顶传到脊骨,责任感与无力感交织在一起,耳畔是温家宝总理最后一次答记者问时说过的话:“人民需要政府的冷静、果敢和诚信;政府需要人民的信任、支持和帮助。”
有人说,中华民族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民族。人民喜欢储蓄,扩大消费需求的任务尚且艰巨,更不用说像西方国家那样超前消费;农村中仍存在着封建的“养儿防老”观念;房子、车子等一系列物质资料在一个普通中国百姓眼中的占据重要地位。我们不禁要问,所谓的“人民的安全感”来自哪里?是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是公平公正的财富蛋糕切分?在笔者看来,一个时时为民着想,处处为民担忧的政府才是人民安全感的重要保障。
从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中央政府在2011年所做的主要工作中包括了“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我们坚持民生优先,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促进社会公平正义。”2011年,政府实施了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全力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众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所占比重;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继续扩大,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人数大幅增加。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出台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努力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做好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处置、调查、问责工作。从2011年政府所做的工作当中,我们不难看出政府对于“民生问题”的重视程度,这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切实感受到的。仅就社会保障这一方面来说,2011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政府补助达到每人每年20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和开展门诊统筹地区比例分别达到70%和8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到8.32亿,参合率超过96%。
在2012年政府主要任务中也明确提出了“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其中包含了6个方面的工作: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可见即使是在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我们的政府也恪尽职守,决不懈怠,致力于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政府在“惠民生”工作方面的不足。由于国内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以及来自国际金融危机的压力,征地拆迁,节能减排,物价调控,安全生产,收入分配等方面的问题仍很突出。这使我想起了江西宜黄县的拆迁自焚事件;频频曝出的食品安全问题,染色馒头、瘦肉精、牛肉膏、西瓜膨大剂等等,都在考验着我们老百姓的心理承受能力;面对收入差距,有人质问:“民企老板谋取暴利,国企高管瓜分利润,政府官员贪污受贿,余下残渣剩饭作为收入分配。收入差距能不大吗?”这一切都提醒着我们,政府工作任重道远,而怎样处理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2012年两会已经落下帷幕,其中不乏为人民福祉呐喊的声音:从《人民日报》记者对房价问题的追踪到“杂家水稻之父”袁隆平提出国家不应每年拿上亿资金补贴油企;从香港政协委员口中的“善款不善用属不仁不义”到全国人大代表、苏酒集团党委书记赵凤琦提议食品造假者应该以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
作为中国人民,我们有理由给政府以信任,给政府以“一定能够为人民谋得福利”的自信,让政府用冷静与果敢在惠民利民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故乡桥下的那些流浪者的身影又一次浮现在了我的眼前,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