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11月8日,“聚焦‘十五五’规划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与乡村振兴效能” 专题论坛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知新楼举办,本次活动由山东大学经济学院与山东省乡村振兴研究会金融分会联合主办,汇聚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学术科研领域等各界同仁与专家学者,共商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

开幕式上,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汤玉刚介绍学院发展近况。他表示,近年来学院依托深厚学术积淀,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领域成果丰硕,学院将以此次论坛为纽带,深化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协同合作,为新质生产力培育与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更精准、更高效的金融支撑。

主题报告环节,山东省乡村振兴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农业风险管理研究院院长、山东九安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执旺对做好农业保险、助力乡村振兴分享见解,重点围绕山东省农业保险服务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关于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种植业农业保险新体系,推进我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做深入阐述。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常东风在主题汇报中,深入剖析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实质,结合“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定位,系统梳理了当前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核心趋势。她指出,从“十四五”到“十五五”,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加剧,科技竞争白热化,经济循环卡点堵点亟待打通。在此背景下,发展逻辑正经历从“跟跑”到“抢跑”、从“供给侧”到“供需双侧”、从“静态问题”到“动态演变”的深刻转变。针对乡村振兴中的难点堵点,常东风教授从金融赋能角度进行深度解读,为破解发展难题提供理论参考。

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山东金融监管局等银行、保险、证券、担保机构的代表,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与乡村振兴的实践痛点、创新路径展开深入交流,进一步凝聚了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力的共识。与会代表认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需要在体系、产品、机制和主体联动上形成合力。一是金融监管部门将继续加强统筹协调,与各类金融机构建立定期协同会商和联合行动机制,组织务实性交流活动,推动经验共享、信息互通和资源互补,提升整体服务效能。二是银行机构要立足“十五五”发展新阶段,围绕粮食安全、特色产业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创新乡村振兴特色信贷产品和供应链金融方案,推进差异化授信与精细化服务。三是山东省农业保险保费规模和覆盖面居全国前列,但保险深度和密度仍有提升空间,应加快推广收入保险、天气指数保险和“保险+期货(权)”等模式。四是证券机构要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业企业及关联产业开展发债融资和上市培育,畅通直接融资渠道,提升农业领域资本形成能力。五是担保机构在解决农户“无抵押、无担保”融资难问题中具有关键作用,应充分运用大数据风控和信用评价技术,提升增信能力和风险分担效率。
山东省乡村振兴研究会金融分会同期召开2025年第三次常务理事会议,各会员单位代表、特邀嘉宾分享实践经验与发展构想。会长常东风作总结致辞,对本次论坛取得的成果给予肯定,希望各方持续深化合作,以“十五五”规划为契机,共同推动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和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倾斜,为构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凝聚智慧与力量。
文/窦晓书、孙凯 图/丁玉珂、姜亦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