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创新破解就业难题,深化思政育人与职业发展融合,5月8日至15日,经济学院联合软件学院举办“思政共育促就业・数智赋能拓新程”导学思政下午茶系列活动。活动以“导学思政”为核心主线,涵盖胜任力建模、面试实训、AI工具应用等主题,经济学院与软件学院90余名研究生参与,构建“思政铸魂、数智赋能”的就业育人新生态。
胜任力建模:明晰职业定位坐标系
5月8日下午,“勇往职前:入职前胜任力建模工作坊”拉开系列活动序幕。经济研究院研究生辅导员李丁以“理想职业岛屿的选择”头脑风暴开启导学互动,引导学生在分组交流中深化自我认知与职业思考。
李丁结合胜任力冰山模型理论,系统阐释显性技能与隐性素质的辩证关系,强调“无条件自我接纳”“人格独立塑造”等思政内核对职业发展的深层驱动作用。通过动能转化法、正念冥想训练等实践工具,将情绪管理等思政要素融入职场能力培养,并以“价值观澄清练习”引导学生将个人志趣与时代使命相结合,建立“个人价值—社会需求”相统一的职业定位坐标系。

面试实训:淬炼实战能力
5月12日,“职面挑战:无领导小组面试模拟实训营”在中心校区知新楼B408举行。经济学院研究生辅导员刘娜娜、徐姗姗担任评委,以“消费结构优化与提质升级”为议题,通过设置“阅读思考—个人陈述—自由讨论—总结陈述”全流程面试模拟。
选手在个人陈述中剖析消费领域突出问题,自由讨论环节通过思想碰撞形成解决方案,展现专业素养与团队协作能力。刘娜娜强调面试需聚焦核心问题,善用AI工具提升逻辑思考;徐姗姗则从“突发问题应对”切入,引导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强化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改进建议。

导学思政引领技术应用:AI赋能中的时代担当
5月15日,“智引职途:AI工具赋能就业实战课堂”在软件园校区开展。软件学院副研究员孙皓亮以“AI技术赋能学生就业”为题,结合行业前沿指出,AI不仅是效率工具,更是新时代青年把握数字化转型机遇的“认知升级钥匙”。
自由交流环节,师生围绕“AI简历优化”“岗位智能匹配”等议题展开研讨,将“科技伦理”“创新思维”等思政要素融入技术应用讨论。软件学院党委副书记周广鹏强调,需把握数字化转型机遇,将AI应用能力转化为职业发展动能,并期望未来两院将深化协同育人,加强跨学科的交流与融合。活动最后,辅导员何萌鼓励学生将AI工具融入求职准备,探索“技术+就业”深度融合路径。

“思政共育促就业・数智赋能拓新程”系列活动以“导学关系”为纽带,构建“认知重塑—实践淬炼—技术赋能”的思政育人链条,实现从“知识传授”到“价值塑造”的跃升。未来,两院将持续探索“思政+就业”融合模式,培养兼具专业能力与使命担当的新时代青年,让导学思政在职业发展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文/吴超 张欣睿 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