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经院新闻 - 正文

10月17日,经济学院第四期薛暮桥经济学前沿讲座于中心校区理综楼211举行,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教授王高望、经济学院助理研究员黄翰国作主题为“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分享”的学术讲座。讲座由2024级薛暮桥班颜瑞聪同学主持,经济学院部分师生参会。

99039

84BCB

黄翰国对乔尔·莫基尔(Joel Mokyr)的学术生涯与历史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论证了“持续增长成为常态”的历史前提,即科学发现、工匠技能与社会包容性三位一体,从根源上解释了为何经济增长在人类历史的绝大部分时间里陷入停滞,却在工业革命后开启了持续增长的新常态。王高望教授深入解读了菲利普·阿吉翁(Philippe M. Aghion)与彼得·豪伊特(Peter W. Howitt)搭建的理论模型及核心贡献。他指出,两位学者通过构建严谨的数理模型,将熊彼特“创造性毁灭”的思想转化为动态分析范式,不仅奠定了现代创新经济学与新增长理论的基础,也为理解国家在增长过程中的作用及增长政策设计提供了重要工具。最后,讲座进一步探讨了上述理论在产业升级、教育投入与竞争政策等领域的启示。

B3EFD

王高望,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学和金融理论,当前主要关注信息在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中的应用研究,在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Journal of Financial Markets,Economics Letters,经济研究和经济学报等国内外权威经济学和金融学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黄翰国,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助理研究员,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宏观经济学与货币经济学,企业创新、产业组织与经济增长,公司金融,以及应用计量经济学(宏观方向)。

图文/刘兴敏

上一篇: 经济学院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中斩获全国金奖

下一篇: 第三届中国“银行与公司金融”年会在山东大学顺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