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7月21日,山东省统计局公布今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为5004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5.6%。上半年,山东多措并举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大力提振消费,拓宽有效投资,激活国内国际“双循环”。持续巩固“畅”的势能,跑出全新加速度。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多位专家教授接受山东新闻联播、大众日报、大众新闻等媒体采访 ,立足学科视角对山东省上半年经济数据进行解读。

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石绍宾、副院长张伟接受山东新闻联播采访,石绍宾表示,构建有利于提升产业链水平的创新生态,发挥好民营企业外贸“主力军”,国际产业合作重要力量的突出作用,山东工业品正在形成独具特色的“出海品牌链”,竞争优势显著增强。上半年山东进出口增速,在前六大外贸省市中居第一位,体现了“走在前 挑大梁”的责任担当。张伟指出,山东消费以“新”促“热”,“齐鲁1号”旅游列车等新场景融合“吃住行游购娱”,非遗与科技元素碰撞催生消费新业态,成为年轻群体社交新聚点。这种供给创新激活消费潜能的“新热互动”模式,也将有效破解消费升级与产业转型协同难题。

石绍宾接受《大众日报》采访时表示,山东规上工业增加值高于全国6.4%的增长水平。其中制造业增速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也领先全国,国民经济运行“压舱石”的作用进一步得到巩固。《大众新闻》刊发石绍宾专家解读半年数据,他指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富民强省的关键支撑。从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数据来看,我省制造业发展呈现出工业保持快速增长、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投资需求稳中有升、外贸出口保持平稳增长四个方面的特点。

经济学院常东风教授、胡浩然副教授接受大众新闻采访,常东风认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贸环境,山东外贸之所以能逆势上扬,主要得益于民企主力军作用突出、创新赋能产品升级、制度型开放提质增效三大核心动能的协同发力。依托20亿吨港口吞吐量的物流枢纽基础,以及新能源产业爆发式增长,山东加速培育绿色贸易与数字贸易新增长极,为开放型经济注入“新质生产力”动能。在投资方面,山东持续优化投资结构,重点领域投资总体稳定,胡浩然认为,在大模型、新能源、互联网等未来投资方向上多做政策引导和鼓励,能够起到带动新型投资的作用。山东传统机械制造、化工、农机等在制造业中仍占较大比重,制造业投资增长8.7%,势头可喜。同时,山东在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制造上具有天然优势,应当进一步塑强优势。
文 吕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