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经院新闻 - 正文

7月16日,由山东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2025年国际贸易与投资学术研讨会在中心校区知新楼B321举行,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南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受邀参加论坛。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林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1279C

林平在致辞中表示,当前,我国正坚定不移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山东大学始终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为国家制定相关产业和贸易政策提供智力支持。他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的举办,进一步促进多方思想交流,分享宝贵经验,探讨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新规律,共同为解决实际贸易问题注入学术动力。

1CC05

本届论坛分为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林平主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终身讲席教授魏尚进作题为“金融制裁与俄国贸易”的报告,报告指出,金融制裁对俄罗斯与西方及非西方国家的贸易均产生显著抑制,但这一效应因金融规避手段(特别是中俄贸易中人民币结算占比提升及非西方银行系统使用增加)而被部分抵消。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王欢欢教授作题为“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and Trade Policy:A Quantitative Analysis”的报告,报告介绍了碳边界调整机制以及相关背景,从理论层面探讨该机制与贸易政策间的关系,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分析二者间的影响机制。

1EA9B

第二阶段由山东大学经济学院綦建红教授主持。南开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王永进教授作题为“技术革命与贸易保护的起落”的报告,以历次技术革命的历史背景为切入点,探讨技术革命与贸易保护间的关系。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余心玎教授作题为“Geopolitical Finance: Do Financial Sanctions Make a Difference?”的报告,对当前国际金融制裁与贸易制裁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如何对金融制裁进行度量。

180D9

第三阶段由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李长英教授主持。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李杰教授作题为“机器换人、全要素生产率与支柱产业——基于生产网络的视角”的报告,基于任务框架的内生生产网络模型,对“机器换人”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生产网络变动及各行业产值占GDP份额进行微观分析,指出要合理配置机器人资源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制定前瞻性产业政策,进而优化潜在支柱产业发展路径。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戴觅教授作题为“Origin of Goods and Unequal Consumer Gains from Trade Liberalization”的报告,通过构建进口商品、国内生产商品与家庭自产商品的分析框架,评估了关税削减对家庭生活成本的差异化影响。

19CBD

第四阶段由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随洪光副教授主持。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郝天舒作题为“中欧关税争端下的中国应对:‘主动征税’与等效原则的博弈分析”的报告,通过构建“两国-双市场”寡头垄断竞争动态博弈模型,发现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研发补贴政策效果存在外溢。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助理教授张弛作题为“Return Migration and Spatial Development”的报告,揭示中国跨市迁移人口中存在的回流至户籍地现象。通过构建将“回流”决策内生化的动态模型,测度了回流移民对经济产出、区域工资差异等方面的影响,为理解人口流动与空间均衡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实证研究框架。

1578F

本次论坛围绕国际贸易与投资前沿问题展开高质量学术研讨,有效促进了相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未来,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将继续致力于搭建高水平学术研究平台,汇聚专家力量建言献策,为推进国际贸易学科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

图/刘鑫鹏、苑体源  文/刘鑫鹏

上一篇: 经济学院赴上海开展访企拓岗

下一篇: 经济学院举办第75期国际经贸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