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经院新闻 - 正文

7月12日至13日,“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和青岛大学成功举行。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林平,清华大学新质生产力研究院院长蔡继明,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袁红英,青岛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恩贤参加研讨会并作开幕式致辞,开幕式由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朱子川主持。

15EDE

林平在致辞中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希望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积极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创新。蔡继明介绍了本次会议召开的初衷,进一步阐释了会议主题的深刻内涵与重要意义,期望与会人员聚焦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袁红英全面概括山东省经济发展现状,深入阐述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刘恩贤介绍了青岛大学基本情况,期待在本次会议期间与各方展开深入交流。

研讨会共八个单元,第一单元由蔡继明主持。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文科资深教授洪银兴作题为“数字经济视角的新型生产关系”的报告,揭示了数据要素对生产关系的重构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高培勇作题为“应当加强对分配制度建设的理论研究”的报告,强调分配制度建设和分配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原副所长常修泽作题为“‘十五五’:三‘重’命题的趋势、短板与建议”的报告,以创新重数智、发展重人本、改革重要素等命题提出十五五时期的重点工作方向。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副所长王振中作题为“发展新质生产力 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的报告,从助力粮食安全、助力能源安全以及助力金融安全等角度介绍了新质生产力如何强化国家经济安全。深圳市原副市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唐杰作题为“Deepseek、宇树科技与BYD创新比较”的报告,基于DeepSeek、宇树科技与BYD等创新案例,解析科技企业成长逻辑。林平作题为“关于《民营经济促进法》的经济学思考:竞争中性原则与政策时间(不)一致性”的报告,以《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提出对竞争中性的几点思考。

第二单元由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臧旭恒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华侨大学特聘教授郭克莎以“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汇报题目,揭示了因地制宜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文科资深教授史晋川以“统筹总供求 保持宏观经济运行的动态均衡”为汇报题目,强调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就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原主任韩保江以“新质生产力的二重性”为汇报题目,辩证分析了新质生产力的“二重性”特征。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中山大学教授王珺以“创新阶段的经济特点,政府角色,国有企业改革”为汇报题目,呼吁厘清政府与市场在创新中的角色边界。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原院长李新春以“产业创新与地区竞争优势”为汇报题目,追溯了产业创新的理论基础,比较了产业创新的区域差异。吉林大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冬林以“国企与民企协同共进的理论依据和实现路径”为汇报题目,梳理了国企与民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相互协同关系,并为如何推进国企和民企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了思考。

第三单元由袁红英主持。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袁志刚以“共享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为题作报告,指出收入差距扩大是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并强调在当前阶段公共产品均等化是共同富裕的关键。辽宁大学原党委常委、经济学院原院长林木西以“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题作报告,强调科技创新在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阶段的重要性。清华大学教授、山东大学特聘一级教授陈争平以“能源革命、新生产力与中国近代工业化”为题作报告,梳理了历次能源革命的特征,并结合马克思经济思想解析了中国近代工业化。南京大学经济增长研究院院长沈坤荣以“推进数智时代高质量充分就业”为题作报告,指出数智时代中国经济社会面临着重大阶段转换,强调了平台经济发展的就业效应。前联合国发展经济学研究院中国项目部主任、高级研究员、南开大学讲席教授万广华以“关于提振消费的几点思考”为题作报告,从中国消费不振、供求失衡的渊源与国际比较出发,提出了对当前提振消费的几点思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叶初升以“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学方位”为题作报告,从发展经济学的视野和切入角度提供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学方位。山东社会科学院海洋经济文化研究院院长徐光平以“山东湾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探讨”为题作报告,从山东湾区城市群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角度出发,为加快推进湾区城市群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第四单元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郭克莎主持。南开大学原校长助理、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刘秉镰以“面向数智时代的区域经济学研究”为题作报告,从新技术革命为我国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为切入点,提供了数智时代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切入视角。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教授张晖明以“数据生产要素化对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脱魅’”为题作报告,归纳了数据要素的重要特征,并举例说明数字技术对生产方式的改造。黑龙江大学新质生产力研究院院长焦方义以“创新成果转化与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为题作报告,从创新成果转换的视角阐述了理论成果的应用化。云南财经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龚刚以“产业链视域下的新质生产力研究”为题作报告,从产业链视角阐述了产业发展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周文以“现代化西方叙事与中国式现代化:国家建构的经济学再审视”为题作报告,比较了中西方叙事体系差异,指明了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注意事项。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以“数字产业集群助推新质生产力”为题作报告,总结了数字产业集群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以及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潜在机制。山东大学数字经济与平台竞争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曲创以“互联网平台与中国式现代化:核心载体、创新引擎与技术桥梁”为题作报告,从互联网平台发展的经济效应以及面临的潜在问题出发,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思考。

第五单元第一部分由臧旭恒主持。全体与会人员出席了新书、丛书发布展示会,商务印书馆宋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原常务副所长常修泽、经济科学出版社财经分社社长宋涛、山东社会科学院科研管理处处长张念明依次发言。第二部分由青岛大学党委书记胡金焱、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袁红英共同主持,全体与会人员出席学科建设座谈会并展开深入交流。

第六单元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副所长王振中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黄群慧以“‘内卷式’竞争治理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题作报告,阐释了内卷式竞争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并提出防范内卷式竞争的针对性政策建议。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梁琪以“押品视角下的金融高质量发展——国际经验、理论逻辑与中国现实”为题作报告,比较了国内外金融发展历程,从押品视角提供了金融高质量发展理论路径。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特聘教授龚六堂以“促进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夯实消费增长基础,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为题作报告,指出需通过促进居民财产性收入合理增长,推动居民消费进而扩大内需。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国家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李舒以“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须关注五对矛盾”为题作报告,揭示了当前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潜在问题,并提供了优化路径。清华大学至善书院院长汤珂以“稳定币与RWA发展现状与未来”为题作报告,指出稳定币与RWA正通过技术创新与全球监管协同,重塑金融体系的流动性。云南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原院长杨先明以“以新质生产力推进结构现代化”为题作报告,梳理了结构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并结合结构现代化的国际比较提出了中国结构现代化注意事项。

第七单元会场一由山东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刘国亮主持。清华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勇以“算力赋能新质生产力”为题作报告,概括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和特征,揭示了算力赋能经济发展的多元路径。广东金融学院校长易行健以“数字金融对企业二元创新的分化效应研究”为题作报告,概括了企业二元创新行为的理论内涵,归纳了数字金融对企业二元创新的潜在影响逻辑。厦门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处长潘越以“新质生产力与经济测度”为题作报告,从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出发介绍了新质生产力的测度体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江可申以“大田,耒耜,农业新质生产力——经济思想史视角”为题作报告,从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视角,指明数字技术赋能农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系主任胡海峰以“耐心资本与新质生产力”为题作报告,概括了耐心资本与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并为如何培育耐心资本提供建议。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牛志伟以“‘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浙江实践与逻辑”为题作报告,基于浙江发展经验,提供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可行路径。山东大学国际创新转化学院副院长乔岳以“创新成果转化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题作报告,从新质生产力的结构逻辑出发,指出要推动科技成果数量向新质生产力质量发展。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邹红以“有钱还需有闲?代际视角下企业职工养老金上调政策的消费效应研究”为题作报告,从收入与闲暇视角探讨了企业职工养老金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逻辑。青岛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靳卫东以“信息技术进步、医疗信息溢出与患者就医选择”为题作报告,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表明信息技术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就医选择。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主任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兴祥以“基于三维向度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为题作报告,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并提出要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南京审计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彭冲以“消费型城市:密度,距离与数字平台生活服务消费”为题作报告,揭示了数字平台对消费型城市发展的作用。青岛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宫晓莉以“机构投资者信息共享与企业风险承担”为题作报告,通过理论与实证结合,阐述了机构投资者信息共享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

平行会议:学术刊物、出版社主编圆桌会议(第七单元会场二),由《经济研究》原常务副主编郑红亮、《经济评论》主编叶初升共同主持。会议围绕期刊选题,论文写作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围绕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开展学术研究展开研讨。

研讨会闭幕式(第八单元)由蔡继明主持,臧旭恒致闭幕词。臧旭恒指出,本次会议紧密围绕会议主题,充分开展学术交流,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宝贵建议和经济思考,体现了思想碰撞的内在价值,期待各单位及专家学者未来继续开展深入交流与合作。

本次研讨会由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清华大学新质生产力研究院、青岛大学与山东社会科学院主办,商务印书馆、经济科学出版社、青岛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女子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协办。来自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的一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

文  吕重阳

上一篇: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终身讲席教授魏尚进做客经济学院第六期国经大家讲坛

下一篇: 经济学院举办计量经济前沿与方法暑期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