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28 债券圈
中国央行在三年前推出了一项新的指标来计算经济中的货币供应量,而现在或许要重新考虑更好的货币供应量计算方法了。中国央行副行长潘功胜本周表示,中国金融行业部门近年来已经推出了一系列创新型金融产品,这使得央行更加难以计算中国的货币供应量。中国央行并未指明是哪些创新型金融产品。不过近来的金融创新包括理财产品以及迅速增长的网上投资基金余额宝等,这些产品向投资者提供的收益率均高于传统银行存款。潘功胜周四在一次研讨会上表示,这些金融创新影响了货币供应量计量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科学性,因此需要完善金融统计框架,更好地支持金融宏观调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金融监管机构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潘功胜还说,监管机构要建立统一、全面、共享的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但他未提供进一步的细节。这一切听起来似乎很耳熟。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三年前,由于不满当时衡量国内货币供应量的指标,中国央行推出了被其称为社会融资规模的指标,并称该指标比银行贷款总额或广义货币供应量(M2)更具代表性。这一改变理由充分:银行贷款不再是中国金融系统的主要信贷源头。去年,银行贷款在新增贷款总量中所占比重仅为51%左右。中国央行此前在推出社会融资总量这个指标时称,近年来,中国金融总量快速扩张,金融结构多元发展,金融产品和融资工具不断创新,金融机构表外业务大量增加,对贷款表现出明显替代效应。除了银行贷款,社会融资总量还包括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和银行承兑汇票等新类别。自推出以来,社会融资总量在学术界面临诸多争议。争论焦点在于这个指标是否对中国的信贷进行了足够的覆盖,是否存在重复计算情况,以及是否产生了扭曲的数据。中国央行一直为这个指标进行辩护,但未能平息围绕它的争议。周四潘功胜的言论似乎暗示央行立场已经转变。经济学家对央行寻求更好的货币供应量计量方法的看法各异。与监管部门、中小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合作的金融顾问Nicholas Zhu说,这“绝对”是因为央行任务的难度比原先更大了。他说,我们所看到的金融创新令金融系统变得更加复杂。Zhu指出,现在存在着许多的“融资再包装”,也就是资金从一个金融系统领域流向另一个领域,例如通过银行和信托公司的合作在其间流动。亚洲开发银行驻北京办公室经济学部门主管康拉德(Jurgen Conrad)说,目前的社会融资规模指标用处十分有限。他说,“社会融资规模”存在着众所周知的概念性问题;亚洲开发银行盯的是M2以及单独的金融领域,例如委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等等。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央行没有给出社会融资规模的总量数据,只给出过增量部分。经济学家们说,他们可以利用这些增量数据倒推回去,但结果总是令人失望。康拉德说,总量加上流动规模才比较有价值。中国央行可能正考虑将广义货币供应量M3加入当前组合,这是衡量货币供应量的更广泛指标,囊括了流动性不那么高的资产。不过就算这样,也无法让所有批评者满意。兴业银行驻上海经济学家鲁政委说,实际上,现在货币政策的制定途径有必要做出改变。他说:我们需要另一种框架。鲁政委说,央行应当效仿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 简称:美联储)的做法,为其货币管理政策树立起一个至关重要的利率目标。这个关键利率目标是隔夜银行同业拆借利率还是某个更长期利率,这并不重要。不过,央行要这样做,就需要推进利率自由化进程,而目前利率仍然在一定程度上由央行控制。鲁政委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找到一种更好的计量办法,但框架仍是旧有框架,又有什么意义呢?
|
上一条:全方位梳理中国房地产的那些问题
下一条:54岁地方官:能让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