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网络资源
【连载】《新中国金融六十年风云》20 外资银行
2014年04月30日 23:55 hjy 点击:[]

2014-03-08 习辉 央行观察

作者:习辉 博士(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 ​

第二十一章 路在何方​

第一节 外资银行策马重来​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外资银行曾不顾战乱之险,蜂拥中国,寻找利益,短时间内大陆成为外国金融机构的会聚之地,仅上海一地就有跨国银行和金融机构20多家。自1949年中国取缔外国银行所有活动,此后的30多年内外资银行在大陆几乎绝迹。1979年,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外资银行才得以重返大陆。​

1979年,日本输入银行便独具慧眼,在北京正式成立代表处。这是第一个“策马”进军大陆的外国金融机构。到1982年底,大陆仅有8家外资银行,1989年则增至33家。进入90年代,是外资银行投资中国的“高峰期”,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挥师大陆。据最新统计,目前已有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的330家外资金融机构,在大陆20多个城市设立了代表处,其中100家外资银行在13个城市设立了分行。​

日本是申请在大陆开银行的“急先锋”,也是90年代获准在大陆设立银行办事处最多的国家。他们对于在上海成立银行分行尤为积极。上海滩为数不多的外资银行分行中,日本银行占了7家之多。日资银行在中国的业务发展,眼光长远,手笔惊人。最具代表性的是大和银行,它不断为上海国有企业提供长期贷款,认购中国发行的日元债券。​

德国商业银行目前虽仅在大陆成立了代表处,但他们也不甘落后,通过德国总行,协助上海商城进行融资,承销上海国际公司发行的7 000万美元债券;提供上海大众汽车4.2亿美元的贷款,并协助总行设于上海的中国交通银行在欧美发行1亿美元债券。​

作为世界金融第一大国的美国,也是积极开发中国大陆金融市场的一个主要国家。1993年11月底,美国最大的商业银行——花旗银行,将该行中国代表处由香港迁往上海。随后许多中小银行也纷纷在大陆设立代表处,开拓大陆市场。美国业务发展的一大特色是,除了争取成立银行分支机构外,也重视投资基金公司、财务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周边机构的投资。​

与大陆唇齿相依的香港,更是凭借丰富的金融知识、经验和庞大的金融资源,在大陆以小博大,如鱼得水,力盖群雄。​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政府按照开放金融业的承诺,在接下来的五年内逐步取消地域、客户和业务方面的限制,全面放开本国银行服务市场。2005年是对外资银行全面放开本国银行服务市场之前的最后一个过渡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五年来外资银行的发展状况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将对外资银行这五年来的发展状况进行多角度解读,并揭示其发展经营特点。​

第二节 策马扬鞭,抢占先机​

自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日起,中国政府就取消了外资金融机构外汇业务服务对象的限制,允许设在上海、深圳、天津、大连四城市的外资金融机构正式经营人民币业务,由此拉开了中国银行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序幕。2002年3月19日,美国花旗银行成为第一家获准在中国内地从事居民外汇业务的外资银行;3月27日,汇丰银行取得了在京、沪适时全面经营外汇业务的资格;2002年底,汇丰银行以8%的比例入股上海银行,成为这家股份制银行的三位“洋股东”之一,之后外资银行加快落户中国的步伐。截至2005年6月末,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68家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立了170家分行、24家支行、24家法人机构。2005年6月末的外资营业法人机构为220家,比2001年末增加30家,其中,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银行为132家。2005年6月末,外资银行的总资产为6 597亿元,比2001年末增长了76.1%,外资银行总资产占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率为1.91%,比2001年末提高了0.82个百分点,贷款余额为3 354亿元,比2001年增长1.18倍,贷款余额占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比率为1.69%,比2001年末提高了0.91个百分点;存款余额为1 733亿元,比2001年增长2.13倍。​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外资银行主要集中在一国的金融中心。例如,在美国的外资银行80%以上都设在纽约、旧金山和芝加哥等金融中心;加拿大的外资银行则主要集中在多伦多和温哥华等少数金融中心。有的发展中国家在审批过程中还限制一家外资银行在本国设立多家分支机构,这样就更加促成外资银行的区域集中。从我国外资银行的机构和资产的区域分布来看,外资银行的区域分布情况和世界各国的情况相一致,大都集中在我国的金融中心城市(如上海)和经济发达城市(如北京、广州、深圳、天津、厦门、大连等),上海的外资银行,据半壁江山。​

第三节 扬长避短,力求突破​

外资银行的行业集中度较高,以花旗和汇丰为代表的跨国银行占据垄断地位。2004年末,在华外资银行资产规模排名前5位的分别为:美国花旗银行、中国香港汇丰银行、日本三菱东京日联银行、日本瑞穗银行和中国香港东亚银行。​

目前,外资银行分行在我国外资银行中居于绝对主导地位。我国引进外资银行以分行为主,主要是因为我国对外资银行管理体系不够完善。而分行这种形式易于监督管理,我们可要求其母国管理当局承担主要的监管责任,并要求总行提供担保。​

外资银行在中国以经营外汇业务为主,2005年6月末,外资银行外汇资产总额为5 133亿元,比2001年末增长56%,外汇资产占外资银行总资产的比率为78%,外汇贷款余额为2 490亿元。外资银行的贷款对象和存款来源以境内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对中资机构和个人的业务拓展不大。2005年6月末,外资银行投向境内外资机构的贷款余额为2 475亿元,比2001年末增长1.3倍,占外资银行总贷款余额的74%。其中,投向境内外资机构的外汇贷款余额为1 754亿元,比2001年末增长1.13倍。​

外资银行资产质量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主要归为如下几方面的原因:其一,我国较快的经济增长对资金的巨大需求是根本原因。其二,良好的内部管理和成本控制是直接原因,我国引进的外资银行大都是国际上知名的跨国银行,其在内部管理和成本控制方面具有一套严密的制度和实施程序。同时,监管当局和外部审计部门对外资银行的监督比对国内银行的监督要严格得多。在华外资银行的经营也比较稳健,不良资产率较低。其三,外资银行优越的经营环境是外部原因。(待续)

上一条:【连载】《新中国金融六十年风云》21 混业经营VS分业监管? 下一条:【连载】《新中国金融六十年风云》19- 汇达登场

关闭

本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无任何商业目的。
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邮政编码:250100
联系电话:86-531-88364625 传真:86-531-88571371 电子邮箱:econ@sd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