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闲聊特区
23省2011年平均工资排行 你给国家丢脸了么
2012年07月08日 17:22 hjy 点击:[]

来源:综合发布时间:2012-7-6 15:51:32点击数:11855我要评论转发到微博摘要:(财经频道 李金磊)

中新网财经频道统计发现,目前全国已有北京等23个省区公布了2011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中新网财经频道统计发现,同全国年平均工资水平42452元相比,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宁夏、青海这7个省份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23省份2011年平均工资排行

目前全国已有北京等23个省区公布了2011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数据显示,在这23省区中,北京职工月平均工资最高,为4672元/月,其次是上海,为4331元/月,而排名垫底的是甘肃,仅为2742元/月。

北京、上海、浙江包揽前三 甘肃垫底

中新网财经频道统计发现,除了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湖北、河南、新疆、西藏、贵州这8个省外,北京、上海、浙江等23个省区已先后公布了2011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其中,北京、上海、四川、河北这4省公布的数据是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含私营),其余19个省份公布的数据是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不含私营)。

数据显示,在这23个省份中,北京、上海、浙江包揽平均工资前三名。其中,北京月平均工资最高,为4672元/月,上海4331元/月排名第二,浙江3888元/月排名第三,而甘肃仅2742元/月排名垫底。

7省超全国平均水平 18省增幅超全国增幅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2452元,与2010年的37147元相比,增加了5305元,同比名义增长14.3%,增幅提高0.8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201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8.5%。

中新网财经频道统计发现,同全国年平均工资水平42452元相比,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宁夏、青海这7个省份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北京和上海突破了5万大关。

同全国平均实际增幅8.5%相比,仅有陕西(7.7%)、重庆(7.6%)、广东(6.3%)、河北(6.3%)、广西(1.54%)这5省低于全国水平。从平均工资实际增幅来看,福建(19.4%)、海南(18.3%)、江西(17.1%)占据增幅排行前三位,其中,福建2011年平均工资较2010年增长19.4%,增幅为23省中最高。而广西仅为1.54%,增幅最低。

很多人感觉“拖了平均工资的后腿”?

每逢公布平均工资数据的时候,会有很多人都感觉自己拿到手的工资没这么多,感叹“拖了平均工资的后腿”。

为什么许多人感受自己的工资与平均工资数据不一样?就此,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去年在回答中国信息报采访时就表示,因为平均工资是反映工资总体情况的指标,它自然不同于每一个个人的具体工资水平。

此外还有工资的口径问题。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工资总额是指本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不论是否计入成本,不论是以货币形式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均包括在内。同时根据国际惯例,工资总额统计的是个人税前工资,并且包括个人交纳的养老、医疗、住房等个人帐户的基金。平均工资是单位工资总额除以年内(季度内)平均职工人数得出的。按这个口径,平均工资与每个人自己拿到的工资或工资单上的工资是有差别的。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不同行业的读者,有两位明确回答不清楚,自己不大关心这个,只有一位女士猜测职工月平均工资就是把年收入除以12,而包括的人员是指有当地户口并有工作的人。

记者就此问题咨询了统计局的工作人员,她建议可以在统计局门户网站上查阅到相关信息。平均工资指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的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货币工资额,它表明一定时期职工工资收入的高低程度,是反映职工工资水平的主要指标。而其计算公式为:平均工资=报告期实际支付的全部职工工资总额/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职工工资总额指在报告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和生活费,即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和离岗职工生活费两部分,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和其它工资。

那么职工究竟指哪些人呢?职工指在国有经济、城镇集体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经济、其它经济单位及其附属机构工作,并由其支付工资的各类人员,不包括返聘的离退休人员、民办教师、在国有经济单位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人员。1998年以后的数据均为在岗职工数据,其它相关指标如职工工资总额,职工平均工资等指标也从1998年按此口径进行了相应调整。

同是打工者,白领工资差距大

近日公布的《中国企业家价值报告》显示,中信证券副董事长殷可的年薪为1600万,高于董事长王东明(371万元),也高于万科董事长王石(1504万元),超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金融行业平均水平176倍。比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则要高出375倍。

同是打工者 薪酬差很多

打工皇帝是普通职工年薪的375倍

●去年普通职工平均工资4.24万元,金融行业平均年薪最高,为9万元

●A股"打工皇帝"中信证券副董事长殷可的税前年薪1600万元,超过王石

●殷可的年薪超出其所在的金融行业职工薪酬水平176倍,比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高出375倍

打工皇帝 殷可年薪1600万

荣正咨询近日公布的《中国企业家价值报告》显示,2011年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排行榜前二十名中,有半数是金融业高管。此前不少媒体根据第三方数据库统计,认为万科董事长王石是"打工皇帝"。实际上,数据库一般不提供"副董事长"的薪酬数据,因此中信证券副董事长殷可的高薪一度少为人知。去年殷可获得1600万税前年薪,高于董事长王东明(371万元),也高于万科董事长王石(1504万元),超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金融行业平均水平176倍。比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则要高出375倍。

2O11年A股高管薪酬TOP10

排名 姓名 职务 年薪

1 殷 可 中信证券副董事长 1600万

2 王 石 万科董事会主席 1504万

3 丁新民 中国平安职工监事 992万

4 理查德·

杰克逊 深发展执行董事 869万

5 李建勇 广发证券总裁副董事长 729万

6 顾 越 中国太保副总裁 659万

7 马蔚华 招商证券执行董事 535万

8 王 超 太平洋证券总经理 530万

9 董文标 民生银行董事长 516万

10 陈小宪 中信银行执行董事 496万

(单位:元)

各行业年平均工资:最高9万最低1万

亲,你拖全国人民后腿没有?国家统计局前日公布各行业平均工资,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14.3%,其中金融业年平均工资达到9万元,居各行业之首;而私营单位的工资整体水平较低,平均增长18.3%,其中最低的行业为"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平均年薪为11738元。

金融、IT行业年薪最高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去年全国的非私营单位中,金融、IT、科学研究三个行业年薪最高,分别为9.13万元、7.06万元、6.52万元;年薪最低的分别为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分别为2.04万元,2.78万元,3.07万元。

本次统计主要涵盖"城镇非私营法人单位",具体包括了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等——去年这些单位平均年薪为42452元,同比去年增长14.3%。

相应的,"私营单位"的薪水较低,平均年薪为24556元,同比增长18.3%。有趣的是,私营单位里的"金融业"薪酬只有28664元,略高于平均水平,不如IT业(35562元),而且增长为负。

所谓私营单位是指"在内资法人单位中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营利性经济组织",包括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私营合伙企业和私营独资企业。当中的"金融业"主要是各种保险代理、典当行和投资咨询公司。

私营单位里年薪最低的是"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为11738元,主要是一些小的区域性行业协会。

地产不是"高薪行业"?

地产业盛产富豪,各种排行榜上,往往少不了地产大佬,但有趣的是,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地产业的薪酬并不算高。

统计显示,去年非私营单位中,房地产业平均年薪为43345元,略高于平均水平,远远不如金融、IT,甚至比不上采矿业、交通运输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

一名统计专家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房地产业利润的主要来源是开发经营,而统计局所称"房地产业"包括了开发经营、物业管理、地产中介服务、其他房地产活动等,"小公司收入不高,会拖累平均水平"。

与地产密切相关的建筑业薪酬更低,平均年薪32657元,排名倒数第四。

职工工资涨幅超过A股高管?

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看,2011年是全国人民大涨工资的一年,非私营单位平均涨13.4%,私营单位平均涨18.3%。这种喜人形势,甚至跑过A股上市公司的高管。羊城晚报记者根据同花顺数据,整理了A股上千家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去年的薪酬(剔除部分数据不全的公司),发现董事长们薪酬整体只涨了3.88%,总经理涨了3.39%,从涨幅看,他们拉了全国的后腿。

当然,这一统计也许未准确测算董事长、总经理们的实际薪酬———董事长可能在母公司领薪,总经理也许握着大笔股权激励。

非私营单位里,批发零售业工资涨幅达到20.2%,位居第一,其后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房地产业,均超过19%;私营单位里,基数最小的"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工资涨幅最高,达到31.9%,其次是采矿业,涨幅为21.6%。

80后养老焦虑提前到来

“养老焦虑”为何来得这样早?

近日,微博上有一个帖子广为流传:“80后退休前需准备314万退休金;如果你是50岁,退休前需备好养老金116万。”这个数字有点耸人听闻,在养老金缺口巨大的背景下,这个说法靠不靠谱?不同年龄段的人到底需要多少退休金才能安心养老?

假设退休后生活开销比之前降低约20%,那么为存活25年积累大致相当于20年的工资是必要的。

如果你身处1987年,居民消费水平为每年565元,其中城镇为998元,那么维持25年的消费有2.5万就足够了。同时,1987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每年1002元,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每年为1459元,那么20年的工资大致不会超过3万元。

如果你是2007年退休,居民消费水平为7031元,那么城镇居民25年的消费大约需要30万。以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劳动报酬来看,职工平均工资2007年已是24932元,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3785元,按20年工资计算大约需要27.5万元到50万元。

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居民货币收入增长以及官方的发钞节奏都没有根本改变,在2027年退休的职工极有可能需要一笔约为300万到500万元的积蓄,才能度过余生。更令人遗憾的是,这只是城镇人口的大致水准,类似京沪广深等一线城市,预备1000万元养老也未必够。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教授钟伟

该数据原来来自于《重庆晨报》的一则报道,文中提出:“假设,退休后你每月的开支为2000元,从60岁开始退休,按照平均寿命80岁计算,那么你退休后的20年需要2000×12×20=48万元养老金。假如以3%的通胀计算,如果按每月支出等同于现在2000元的购买力计算,你的寿命为80岁,你现在50岁,那么从60岁退休到80岁,你需要准备116万元,才能满足你现在每个月花费2000元的生活水平。”

而且,如果你现在的年龄越小,面临的通胀时间就越长,到时候需要准备的退休金将更多。如果你对生活水平要求更高的话,自然也要更多的钱。假设退休后,每个月想要过上和现在3000元相同购买力的生活水平,如果你是个80后,现在30岁的话,就需要准备314万退休金。

此外,经济学家郎咸平也曾在博客上描述说,以北京为例,一个普通家庭一年的生活费是5万元,如果CPI的涨幅维持在3%的水平,那么20年后需要维持现在的生活水平,一年就需要9万元。假如你现在距离退休还有20年,而你退休之后还要再活20年,那么你在退休之后就需要242万元的养老金。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理财师庆晓铮看到这个帖子后认为,314万养老金的计算方式存在误差,他也为80后算了一笔“养老账”:举例1980年出生的人,按照现在这个消费水平,一个月花2000块钱,大概一年是24000块钱。这样到30年之后,60岁退休的时候,如果还想维持现在的消费标准,按照货币的时间价值,每一年的支出应该在80118块钱。在准备养老金的过程中,每年都会有投资回报率,把投资回报率跟通货膨胀率相关因素抵消,消除以后回报率在2%左右。所以按照当年的消费水平在8万块钱,再按照20年的余寿,按照2%的通货膨胀率计算的话,目前需要准备的钱是131万。

庆晓铮表示,养老成本的计算不存在实际意义,简单地以现实标准衡量数10年后的实际需求并不科学。虽然通货膨胀率是会一直改变的,但投资回报率也是会变的。我们现在算的只是以现在的时点为主,以假设数据为主。这样的话,你需要的数字根本不是现在的数字。

谁患上了“养老焦虑症”?

不少人认为,这条微博热传,反映的是大环境下年轻人的“养老焦虑”。

比如在郑州一家私企做销售的林先生,他和妻子已经都是“奔三”的人,目前家庭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在郑州并不算低。

然而,和许多年轻人一样,林先生夫妇平时要供房、养车、养小孩及应付各种生活开销,每年最多能节余3万元。就算日子过得紧一些,再过25年他退休的时候,也就是攒下70万元左右养老金,20多年后70万元还能用来干什么?

而对于其他一些80后,如何养老恐怕还是一个很遥远的问题。

网友评说

网友chu1deyuelia:这只是吓唬人的算术,不用大惊小怪。试算算:七十年代,城市普通家庭年收入也就四五百块钱。按照郎教授的算法也就差不多现在的百分之一,当时如果看现在的退休金同样会感到是天文数字啊。

网友李扬:“314万养老”的算法漏洞不小,不严谨。不过这条信息可做抛砖引玉之用,就是告诉我们要注重财富的积累和升值,要关心国家的养老政策变化,千万不能漠不关心。

网友asir:老话说养儿防老积谷防饥,靠谁都靠不住。

网友猴面包树:应该以不同时期的相同购买力来作为标准,会更有说服力。

网友vivian:不必瞎起哄,看看身边的老人, 一个月能花多少钱?只要有儿女陪,不追求高端品牌,粗茶淡饭,注意保养,花点养老金,儿女补助一点,足够了!

网友张明锁:要善于理财,做一些储蓄。我提倡至少生一个孩子,能照料自己的晚年生活。

上一条:华尔街日报:中国上演资本外逃? 下一条:23省公布2011年平均工资排行

关闭

本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无任何商业目的。
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邮政编码:250100
联系电话:86-531-88364625 传真:86-531-88571371 电子邮箱:econ@sd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