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闲聊特区
中国无须过度担忧出现金融危机
2014年05月04日 16:22 hjy 点击:[]

2014-05-03 参考消息网 金融中国

外媒称,中国经济增长正在放缓,一些小城市的房价下跌,一些公司开始出现违约的情况。​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4月29日报道,即便如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亚太区负责人李昌镛认为中国遭遇全面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仍很小。​

李昌镛给出了不用过于担忧的如下理由:​

1. 中国的债务大部分属于内部债务。报道称,中国的债务水平令人担忧,有数据显示,将中国民间和政府债务加总后,规模是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两倍。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和利率上升,企业和地方政府将如何偿付这些债务成了一个难题。​

李昌镛称,中国肯定会出现更多的信用违约。但与泰国或韩国在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情况不同,中国的外债规模并不很大。据中国外汇监管部门的数据显示,中国全部外债仅占GDP的9%左右。而韩国在1997年时,外债占该国GDP的约三分之一。​

这意味着,如果人民币进一步贬值,不一定会导致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务急剧增加。如果出现债务激增的情况,企业破产就会滚雪球式地蔓延。​

2. 中国政府债务水平低。与许多发达经济体一样,中国政府的预算呈赤字。但赤字水平相对较低,仅达到中国GDP的2.1%左右。据美银美林估算,包括中央政府和负债更高的地方政府在内,中国政府债务总额占GDP的53%左右。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美国的政府债务与GDP基本相当,而日本的政府债务大约是GDP的240%。​

这意味着,一旦借款方处境窘困,中国有能力增大支出力度,抵消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中国甚至有能力救助银行或政府认为大到不能倒的借款者。如果最糟糕的情况发生,中国还可效仿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和日本央行,通过购买资产来增加货币供应,即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李昌镛说,如果不幸的事情发生,中国能够应付,转危为安。​

3.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与经济发展类似,都是由中央政府计划的。中共领导人对政策的影响力让美国和其它民主国家的决策者羡慕不已。​

美国国会在2008年末拒绝了前美国财政部长鲍尔森遏制金融危机的第一个方案。而中国经济当局拥有更广泛的自主权来实施政策。中国大多数银行为国有银行,国企依旧主导该国经济。​

中国可以指导银行如何放贷、向谁放贷,甚至可以告知大型公司如何投资、向哪投资。这似乎是中国领导人竭力避免的一种解决方案,不过这种做法仍未摈弃。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美国和欧洲的央行官员发现,即使利率处于纪录低位,似乎也不能促使银行发放贷款或促使企业借贷,这种情况导致欧美国家经济危机加剧。​

这意味着中国需要将经济改革坚持到底,以降低对出口以及房地产行业和重工业投资的依赖。李昌镛说,中国还需要继续回笼现金,从而逐步推高利率并挤破信贷泡沫。

上一条:对话工信部部长苗圩——封面回顾 | 假日版 下一条:监管法规出台前夜 中国式众筹大爆炸

关闭

本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无任何商业目的。
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邮政编码:250100
联系电话:86-531-88364625 传真:86-531-88571371 电子邮箱:econ@sd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