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0金融投资家俱乐部

3月以来,“坏消息”接踵而至,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连续贬值,超日债事件打破了刚性兑付魔咒,伦铜沪铜悍然跌停,上证股指跌破2000点整数关卡,出口数据明显趋冷,通缩压力悄然显现。如此背景下,市场对中国经济的担忧骤然升温。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前两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加8.6%,不仅大幅低于预期,还创4年多来的新低。被纳入克强指数的经济指标——发电量也创2013年5月以来新低。
在固定投资方面,1-2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加17.9%,低于预期的19.4%,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加11.8%,也不如预期的13.5%。
就房地产而言,前两个月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比去年全年回落了0.5个百分点,占比最重的住宅投资增速回落1%。
更让人意外的是出口数据。作为三驾马车之一,出口情况是评价中国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2月中国出口同比下跌18.1%,录得史上第二高的贸易逆差。1-2月出口同比下降1.6%。
此外,社会融资环比大幅下降且同比增速下行。下游地产、乘用车,中游钢铁、化工,上游煤炭等代表性行业景气程度均呈下行趋势。2月CPI创一年新低;PPI更是连续24个月同比下滑。
综合来看,今年开年以来,几乎所有的经济指标都令人失望,即使考虑到节假日因素以及数据失真的影响,2014年经济疲软的趋势也已经非常明显。此前市场已对中国经济放缓有了一定的预期,但经济冷却的速度如此之快还是让人惊讶。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点评道,与工业速度对应的GDP速度应低于7.5%,严峻开年,房地产降温和出口不旺是主因。
政府需要出台政策阻止经济下滑?
鉴于前两个月的数据表现,摩根大通已将中国今年一季度GDP环比增速预测值从7.2%下调至6.2%,同时将2014年全年GDP同比增速预测值从7.4%下调至7.2%。
上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全国两会新闻发布会上在回答CNBC记者提问时表示:“当然,我们既然说GDP增长的预期目标是7.5%左右。左右嘛,就是有弹性的,高一点,低一点,我们是有容忍度的。至于你说可以接受的下限是什么,那就是这个GDP必须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使居民收入有增长。我们不片面追求GDP,但是我们还是需要贴近老百姓的GDP,提高质量效益、节能环保的GDP。”
不过研究中国的分析师们表示,如果GDP增速大幅放缓,李克强总理可能面临更大的压力,或将短期内可能打击经济增速的改革计划搁置,即使这些改革计划可以在长期内提振中国经济。这些计划措施或包括要求大型国有企业向政府支付更多红利、推行利率市场化,以及重整地方政府财政情况,以便让它们更多的依赖税收,而不是土地销售收入。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学院院长桑百川指出,就当前形势来判断,保持7.5%的增长速度并非首要任务。“中国在经历了高速增长之后迫切需要结构性经济转型,严重的环境污染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众的生活。现在首要任务是调整经济结构,淘汰过剩的落后产能,所以很多企业会感受到较大的生存压力。”
与此同时,出口所面临的复杂环境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仍需立足于内部市场。汇丰银行中国宏观分析师马小萍指出,虽然现在美国和欧洲都出现了较为明确的复苏势头,但其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却难以判断。“美国制造业正在回流,从进出口数据来看,美欧市场的繁荣程度与中国经济增长的联系可能没有之前那么紧密了。”
“虽然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的表态预示着今年不会有大规模的刺激政策,但结构调整将引导更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环保等领域,可以说投资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增长空间。”马小萍说。
高盛投资管理部中国副主席哈继铭指出,政府可能会在近期放松财政政策,增加对于譬如棚户区改造、环境保护和信息消费等方面的支出。
此外,当前的货币政策已经较2013年四季度有所放松。“银行间市场拆借利率比去年低了2~3个百分点,流动性宽松意味着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下降,一些项目取得贷款会更加容易,对一些行业的需求面有所帮助。”马小萍说
央行将再次开启印钞机?
对于一个在2011年中期通胀水平飙到6%以上的国家来说,2月份2%的通胀率这是一个非常低的数值,甚至很多经济学家开始警告通缩风险。低通缩可能是经济滑向潜在增速下方的一个信号。
不过至少CPI同比还在增长。与之相比,反映制造业成品销售价格水平的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已连续两年同比下降。今年2月PPI同比下降了2%。
物价下跌并不像听上去那样美好。当企业及家庭预期物价将持续下降,他们理所当然会把投资和消费延后,进而慢慢的给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为了应对经济下滑,市场开始流传,央行可能在二季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且继续执行现有的货币市场操作和通过国有银行进行的汇市干预。
但实际上市场上的资金已经相当宽裕。
虽然连续四周来央行净回收流动性,银行间市场利率依然非常低;上周,7天期回购利率下跌至2.2%,创近两年来最低点。
不少人认为,央行引导人民币连续贬值的举措使得货币市场流动性过剩,而政府对这种情况的容忍实际上也被认为是一种经济刺激。
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中国研究部主管沈明高认为,经济增长放缓可能也会促使中国央行于今年晚些时候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为信贷释放更多资金。
然而有迹象表明,这种放松措施的作用有限,而且伴有严重风险。据标准普尔评级服务公司(Standard & Poor's Rating Services)称,中国于2008年采取的经济刺激措施尚未真正结束,去年该国总体债务负担已上升至相当于GDP的213%的水平。这远高于2007的140%,而且07年中国GDP远远低于去年。
更糟的是,所有那些贷款是否流向了最需要的地方亦不得而知。
在大多数经济体中,低通胀率相当于给央行放松货币政策开了绿灯。但在中国,事情没那么简单。
从多元化退潮看中国经济变局
多元化的退潮是2012年以来全球经济结构演化的核心趋势,这一趋势与2008~2012年多元化的涨潮形成鲜明的对比。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市场普遍将全球经济结构失衡视作危机根源,多元化发展由此变成了毋庸置疑的市场共识。危机前几年,多元化的确在快速推进,发达国家陷入衰退,新兴市场强势崛起。但2012年以来,随着新兴市场经济规模全球占比从危机前的43%蹿升至50%,“东退西进”反而渐成趋势,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经济快速恢复,新兴市场国家却遭遇崛起瓶颈。
作为新兴市场领头羊和金砖国家的代表,中国经济既然在前期多元化涨潮时表现抢眼,那么,如今在多元化退潮时发生与新兴市场的共振,也是不可避免的。
值得强调的是,多元化的退潮并不是历史倒退,也不是短期偶然,而是危机后全球经济曲折前行过程中的一种阶段性必然。
世界经济资深观察人士程实认为,多元化的退潮已成现实,目前中国经济的现状堪忧恰是退潮后问题不断暴露的表现。有鉴于此,从全局视角看中国经济现况和未来,需要保持两种意识:
一是务实识势的意识。多元化的确是长期发展方向,也是有益于全球和中国的好事,但好的事情,既不会必然发生,更不会立刻发生,中国需要正视多元化正在退潮的阶段现实。只有放下独善其身的过高期望,才不会有过大的失望,才不至于让唱空做空中国的论调引发过度恐慌。
二是顺势而为的意识。既然多元化的退潮已成阶段性趋势,中国经济更要强调和凸显经济发展的“中国标签”,把以人为核心的增长国策落到实处,让金融变为一池活水,将深化改革进行到底,让中国经济在结构转变过程中显现出优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
世界其它地区或因中国经济减速受益
据外媒报道,最近几年,对中国经济放缓的担忧反复出现并成为投资者面临的逆风,但是来自英国研究公司资本经济(Capital Economics)的一份报告辩称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实际上对世界其它地区是积极的。
他指出:“中国持续的经济放缓对一些商品出口商而言是明确的坏消息。不过,全球其它市场作为一个整体将从有所放缓但是更加平衡的中国经济中受益。” 原因有五方面。
第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并不是新现象。实际上,从2011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就已经大幅放缓。因此,他指出,最近出现的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迹象实际上只是一个持续的趋势的延续。
第二,因为中国经济今年一直以双位数的速度高速增长,因此现在的7%经济增长规模实际上与21世纪初期时大体相同。Jessop补充称,中国经济从净出口依赖型经济向内需型经济的转型实质上将提振其它地方的贸易活动,削减中国的贸易盈余。
第三,Jessop指出,中国当局目前主导的政策就是放缓经济增长,而如果中国经济突然恶化,他们将会采取措施改变他们的政策。
第四,尽管许多分析师担心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将对商品期货价格产生负面影响,Jessop表示,这实际将对世界其它地区产生净积极的影响。他说:“很显然这对于商品生产商和出口商而言是一个坏消息,至少是最初肯定是坏消息,但是如果中国不可持续的投资和信贷繁荣被允许继续恶化,他们面临的情况会更糟。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这对商品消费者来说是个好消息,包括对中国自身而言。”
最后,CapEcon警告投资者不要太过解读近期铜价的崩溃。他们表示,近期铜价的下跌因一些对于该行业而言比较特殊的因素而变得复杂,如中国禁止使用金属融资的禁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