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新闻评论
央行预警:热钱或加速涌入
2008年05月16日 15:04 hjy 点击:[]

2008年05月15日 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

“下一阶段,把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央行昨天在《2008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坚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合理运用价格型工具,稳妥运用利率工具,科学把握调控的节奏、重点和力度,适时适度微调。央行同时建议,未来宜合理兼顾控制通货膨胀和资源价格改革的关系,在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的情况下,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价格改革。

央行指出,在国内外成品油价格存在较大差距,国内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倒挂的情况下,应继续积极推进石油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理顺资源价格形成机制,逐步使资源性产品价格真正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这对于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抑制投资和出口过快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在国际原油价格主要以美元计价、而美元近年来持续贬值的情况下,提高人民币汇率灵活性能够降低以人民币计价的国内原油价格,提高以外币计价的成品油价格,从而缓解成品油和原油价格倒挂,减少国内外成品油价差。”央行表示。

密切关注价格走势

央行称,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压力仍然存在,流动性依然偏多,货币信贷增幅回落的基础尚不稳固。

“初步预计,上半年,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内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继续显现,经济增长可能呈适度放缓态势,居民消费价格仍可能高位运行,未来价格走势需密切关注。”很显然,通胀仍是目前央行最头疼的问题。

近日,央行行长周小川也表示,相比其他政策目标,中国货币政策更关注反通胀。

“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未来一段时间物价仍然可能高位运行。”在央行看来,这些因素包括:一是食品涨价可能继续带动CPI上涨;二是必要的资源价格调整及劳动力成本提升构成价格进一步上行压力;三是各地投资冲动依然很强,投资反弹和货币信贷扩张压力依然存在,未来生产资料价格仍然存在上涨可能;四是受美元贬值及投机活跃等因素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仍维持高位,对我国形成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五是通货膨胀预期仍不稳定,也会推动通货膨胀上升。

“三率”大战通胀

在调控工具上,存款准备金率仍最为央行青睐。央行将继续搭配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回收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调控金融机构贷款扩张,并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确定工具组合方式和对冲力度,提高对冲效率。

同时,央行将合理运用价格型工具;根据国内外宏观经济和金融形势变化,稳妥运用利率工具;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

在汇率方面,央行指出,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大程度发挥汇率抑制物价上涨的作用。

央行强调,未来一段时期,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中美之间保持正利差,国际资本套利机会增多,短期内流入我国的资金有可能进一步增加,加大了实施从紧货币政策的难度。加强外汇资金流入和结汇管理,减少套利资金违规流入和结汇,是配合当前宏观调控的需要,也是为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等争取时间。

央行坦承,以上对冲流动性及加强信贷调控等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流动性不断生成和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下一阶段应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税政策,为扩大消费内需和促进服务业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财税环境,加快推进社会保障等各项体制性改革,消除制约结构调整的体制性因素。(来源:东方早报)

上一条:易宪容:房价下跌真会成为一场“灾难”吗 下一条:刘明康:做好从紧货币政策下银行业服务工作

关闭

本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无任何商业目的。
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邮政编码:250100
联系电话:86-531-88364625 传真:86-531-88571371 电子邮箱:econ@sd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