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第十章 证券投资决策
第三节 证券投资基本策略
2017年03月09日 12:48  点击:[]

一、顺势投资法  
  成功地进行证券投资,除了了解一般的投资策略外,还需掌握一些成功有效、随机应变的投资方法。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为了规避风险,获取收益,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形成了带有一些专业性的投资技巧。本节对几种方法作一扼要介绍。
  对于小额股票投资者来说,由于投资能力有限,无法控制股市行情,只能跟随股价走势,采取顺势投资法。当整个股市大势向上时,宜做多头交易或买进股票持有;而当股市不振或股市大势向下时,则宜卖出手中持有的股票,以持现待机而动。
  顺势投资法只有在判明涨跌形成中期趋势或长期趋势时才可实施,而在只有短期趋势时,则不宜冒险跟进。有些时候,顺势投资也不遂人意,如,股价走势虽已明确为涨势,但已到涨势顶峰,此时若顺势买进,则可能因迅速的股市逆转而受损;当股价走势肯定为跌势,但也到了回升边缘,若这时顺势卖出,则同样可能因此而受损。因此,采用顺势投资法常常可能因看错趋势或落后于趋势而遭受损失。故此,采用这种方法必须注意两个基本前提:一是善于判断股市涨跌趋势;二是对于这些趋势及早确认,并及时采取行动。这就需要投资者随时观察股市变化的征兆。
 
二、摊平投资法  
  投资者在买进股票后,如遇股市行情急剧下跌,便会在价格上遭受亏损,但在未卖出了结之前,还没有完全失败,只要经济发展前景仍有希望,耐心地持股等待,总会有扳回成本的时期,甚至还有可能扭亏为盈。如果投资者希望早日收回成本或赚取利润,就可运用摊平投资法。
摊平投资法就是指在投资者买进股票后,由于股价下跌,手中持股形成亏损状态,当股价再跌一段以后,投资者再低价加码买进一些以冲低成本的投资方法。
  摊平投资法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逐次等数买进摊平法。当第一次买进股票后便被分档套牢,等股价下跌至一定程度后,分次买进与第一次数额相等的股票。使用这种方法,在第一次投资时,必须严格控制,只能投入全部资金的一部分,以便留存剩余资金作以后的等数摊平之用。如果投资者准备分三次来购买摊平,则第一次买入1/3,第二次和第三次再各买进1/3。采用这种方法,可能遇到股市行情变化及获利的机会有几种情况:(1)第一次买进后行情下跌,第二次买进同等数量的股票后,行情仍下跌,就再作同等数量的股票第三次买进,在这以后,如果行情回到第一次买进的价位,即可获利。(2)买进第一、第二、第三次之后,行情继续下跌,不过行情不可能永远只跌不涨,只要行情有机会回到第二次的买价位,就可保本,略超过第二次买进价位便可获利。
  (二)倍数买进摊平法。这一方式是在第一次买进后,如果行情下跌,则第二次再买进第一次倍数的股票,以便摊平。倍数买进摊平可以做两次或三次,分别称为两次加倍买时摊平和三次加倍买时摊平。两次加倍摊平,即投资者把资金作好安排,在第一次买进后,如遇股价下跌,则用第一次倍数的资金作第二次买进,即第一次买进1/3,第二次买进2/3。例如,某投资者开始以每股20元的价格买进1000股,现价格跌落到每股14元,投资者决定在此价位买进2000股,这时平均成本降为每股16元。等股价回升超过每股16元时,即可获利。三次加倍买进摊平的操作方法是指在第一次买进后,遇股价下跌,第二次买进第一次倍数的股票,第三次再买进第二次倍数的股票,即三次买入股票金额的分布是:第一次1/7,二次2/7,第三次4/7。采用三次加倍摊平法,如果在第二次买进时就回升,则只要从第二次买进的价值回升1/3即可全部保本。如果行情到第三次买进后回升,则回升到第三次买进价格时即可获利。
 
三、“拔档子”投资法  
  这是多头降低成本、保持实力的操作方式之一。所谓“拔档子”就是投资者卖出自己的持有股票,等股票价位下降后再补回来。投资者“拔档子”并非对股市看坏,也不是真正有意获利了结,只是希望趋价位高时,先行卖出,以便使自己赚回自己的一部分差价。通常“拔档子”卖出与买回之间不会相隔太久,最短时间只有一两天,最长也不过一两个月。
  具体地说,“拔档子”投资有两种方法:一是行情上涨一段后卖出,回降后补进的“挺升行进间拔档”,这是多头在推动股市行情上涨时,见价位已上涨不少,或者遇到沉重的压力区,就自行卖出,使股价略为回涨来化解上升阻力,以便于行情再度上升;二是行情下跌时,趋价位仍高时卖出,等跌低后再买回的“滑降间拔档子”,这是套牢的多头或多头自知实力弱于空头时,在股价尚未跌底之前先行卖出,等股价跌落后再买回反攻。
 
四、分段交易法  
  分段交易法包括分段买进法和分段获利法两种。
  (一)分段买进法。许多投资者采取谨慎小心的策略,他们不是将手中拥有的资金一次性投入购买某种股票组合,而是将所有资金分成若干部分,多次分段买进股票,这就是所谓的分段买进法。具体有两种做法:(1)当股价在某一价格水平时买进一批,然后等股价上涨一小段后再买进第二批,以后依次再陆续买进若干批次,这种分段买进法叫做“买平均高”。(2)与前一种情况相反,在某一股价水平上买进一批,待股价下降一小段后再买进一批,以后再陆续买进若干批次,这种分段买进法叫做“买平均低”。这两种做法的区别是买平均高可以在投入资金时就可同时获得利润,而买平均低则是在价格下跌时先购进,需要等到该股票价格反弹后,方能获得利润。
  (二)分段获利法。对于稳健保守的投资者来说,可以采用这一方法。所谓分段获利法就是当所购买的股票创下新的高价行情时,便将部分股票卖掉,及时赚取相应的价差,再将剩下的股票保留下来,一旦买价呈现疲软时,即使股价下跌,也可以安心持有,因为已有赚得的部分差价,不至于赔得很多。
  有时不少投资者发现所持股票的市场价格上涨时,便急不可待地倾囊抛售,这种做法可能会赚钱很多,但如果估计失误,价位继续上升,就会失去赚更多钱的机会。相比之下,分段分次抛售股票虽然会因价格下落而减少所得利润,但比一次买卖要稳妥,而且,如果股价居高不下时还有可能提高利润率。
 
五、保本投资法  
  在经济景气不明显,股价走势脱节,行情变化难以捉摸时,投资者可采用保本投资法来避免自己的本金遭受损失。采用保本投资法时,投资者应先估什自己的“本”,即投资者心目中主观认为在最坏情况下不愿被损失的那部分金额,也即处于停止损失点的资金额,而不是购买股票时所支付的投资金额。
  保本投资的关键在于作出卖出的决策。在制订出售股票的决策时,首先要定出心目中的“本”,要做好充分的亏损打算,而不愿亏损的那部分即为“本”,其次是要确定卖出点,即所谓停止损失点。
  确定获利卖出点是针对行情上涨所采取的保本投资策略。获利卖出点是指股票投资者在获得一定数额的投资利润时,决定卖出的那一点。这里的卖出,不一定是将所有持股全部抛出,而是卖出其欲保的“本”的那一部分,例如,某投资者在开始投资时以每股50元的价格买进某种股票100股,这时的投资总额就是5000元,如果该投资者将其所要保的“本”定为总投资额的50%即2500元,那么,在行情上升的市场上,当价格上升到使其所持有股票的总值达到投资额加上其所要保的“本”,即达到获利卖出点7500元时,单位股价是每股75元,这时,该投资者就可卖出一部分持股,只要能保证原来的“本”即2500元,这部分股数为2500/75=100/3股,即可卖出原有持股的1/3。保本之后的持股量为余下的2/3,即100X2/3股,股价总值为100X2/3X75=5000元。就是说,保本后持股数量虽然减少了,但其所持股票的价值仍与其最初投资总金额一样。实际上,投资者可将其所收回的“本”2500元视为投资利润。
  在第一次保本以后,投资者还可以再确定要保的第二次“本”,其比例可以按第一次保本的比例来定,也可以按另一个比例来定,一般说来第二次保本比例可定低一些,等到价格上升到获利卖出点时,再卖出一部分,行情如果持续上升,可持续地卖出获利,以此类推,可以做多次获利卖出。
停止损失点是当行情下跌到投资者心中的“本”时,立即卖出,以保住其最起码的“本”的那一点。简言之,就是投资者在行情下跌到一定比例的时候,全部卖出所有持股,以免蒙受过多损失的做法。停止损失点是指当股价下降到持股总值仅等于投资总额减去要保的“本”时的那一点,假定上例中股价不是上升而是下降了,此时的停止损失点就是(5000一2500)/100=25(元),这时若把全部持股卖出,正好保住要保的“本”,即100X25=2500元。
 
六、投资三分法  
  稳健的投资者在对其资金进行投资安排时,最常用的方法是“投资三分法”。这种方法是将其资金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资金存于银行,等待更好的投资机会出现或者用来弥补投资的损失;第二部分资金用于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作长期投资,其中1/3用来购买安全性较高的债券或优先股,1/3购买有发展前景的成长性股票,1/3购买普通股,用以差价获利;第三部分资金购置房屋、土地等不动产。投资三分法是投资组合原理的具体运用。购买债券或优先股尽管收益有限,但安全可靠。购买具有潜在增长能力的成长股,目的是获取预期丰厚的未来投资收益。购买普通股,目的是希望获得买卖差价收益。
 
复习思考题:  
  1.主要概念:顺势投资法、摊平投资法、“拔档子”投资法、分段交易法、保本投资法、投资三分法
  2.分析证券投资者的类型及其特点。
  3.简要描述证券投资者的心理特点。
  4.投资者在选择证券时应考虑哪些要素?遵循什么原则?
 

上一条:第二节 证券投资选择

关闭

本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无任何商业目的。
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邮政编码:250100
联系电话:86-531-88364625 传真:86-531-88571371 电子邮箱:econ@sd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