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9月28日,仲秋佳节来临之际,记者拨通了胡金焱教授的电话,说明了这次采访的目的,胡教授愉快地答应了。于是,在胡教授紧张忙碌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之余,我们受到了他热情的接待。胡教授的谈话充满激情和幽默,时时爆发出爽朗的笑声,而内中话语的深刻和真挚又让我们不时地受到震动,这,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一位山大教学名师的风采。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从事教学十四年来,可谓春华秋实,桃李芬芳,请问您在您的教学过程中都有哪些体会?
胡金焱教授(以下简称“胡”):言过了,说实在的,与那些辛勤耕耘了几十年的老教授们相比,我感到很惭愧。不过,从教十四年来,我的确有一些内心的体会,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有兴趣才有乐趣
我上大学时就有当老师的愿望,山东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我如愿以偿留校了。记得我第一次给学生上课时是多么地兴奋,上讲台的前一晚几乎彻夜未眠,有一种强烈的、难以抑制的内心激动。我给学生们讲授《政治经济学》和《基建经济学》课程,每天似乎总有不竭的动力和激情,每天都沉浸在难以言表的愉快之中。还记得当时讲授的课程教材大都比较陈旧,内容也比较脱离实际,如《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不仅理论性强,且内容枯燥,很多学生都不容易接受,于是,我便尝试着运用通俗的语言将抽象的原理解释清楚,并费了很大心思努力使教学形式生动化、形象化,将深奥的理论寓于平易之中。结果效果非常理想,我的课受到了同学们普遍的欢迎,就是一些爱“偷懒”的学生也基本不逃我的课,因为我的课让人睡不着。学生们的肯定不仅增强了我当一名合格教师的信心,也支撑着我多年来长期乐于从事教学工作的热情和激情。我很感谢教师这一职业给我带来的乐趣,也非常感谢一届又一届青年学生的英姿勃发对我的感染,使我的职业生涯充满了无穷的活力。
有事业感才有满足感
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是因为人不仅要生存、要生活,更重要的是人还需要“做事”,要有追求!因此,工作对人来说,不仅是一种谋生的“职业”,更应是一种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自身价值的“事业”。为此,当你选择教师这一工作时,如果仅仅将其看作一个职业,一种安家立命的手段,那是很痛苦的。只有将教师这一“职业”更视为一种“事业”,才会有“追求”的欲望和动力,才会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成功感和价值实现感,也才会有真正的幸福感、快乐感。举一个例子,假如我给你1000万,要求你从此不做任何事,只是每天牵着一条狗在自家门口遛玩,一个月下去,我估计你就受不了啦!为什么?因为你没有了事业,没有了能够满足精神追求的、能够快乐自己的工作!人是一种复杂的生命体,从经济学上说,人的效用函数是多元的,存在着许多相互之间不可替代的需求,也包括职业选择与事业追求之间。就拿我来说,当初毕业留校时,社会上正流行“读书无用论”,做老师的待遇和地位都比较低,因此,很多人不愿意留校。但是,就因为我喜欢做教师——用经济学的话说,在我的各种不可替代的效用函数中,教师对我来说效用是最高的,我便不假思索地选择了她。当然,这几年由于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广兴尊师重教之风,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都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使我们广大教师取得了“职业”和“事业”上的双丰收。不过,当初我选择做老师时,可从来没有想过当老师可以“发财致富”,这真有点象守株待兔,于心本无所求,但结果兔子它自己却偏偏撞到怀里来了。
有爱心才有责任心
当教师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对学生强烈的爱心,看着这些生龙活虎的学生们,发自内心地充满喜欢。我一走上讲台,看到一张张可爱的脸庞,一双双渴望的眼睛,就特别地兴奋、特别地忘我和投入。山东大学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名校,云集到这里的都是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家长满怀的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我感到我们有责任将他们培养成为栋梁之才。我常说,来山大的学生是都可以塑造成为栋梁之才的,但是,如果因为做老师的不尽责,就像一个不负责任的木匠,乱刀一劈,将本来可成就的栋梁之才做成火柴了,那可就罪之大也。当然,火柴也是可以发挥一点光和热的,但与栋梁之才相比差距就太大了。我想,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能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我们的学生,我们的教学工作是没有做不好的。
“别有用心”才能有所“得”
十几年的一线教学工作,使我有了一种深刻的感受:教学工作就是一门艺术,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就是一个不断提升教学艺术的过程。同样内容的课程可以讲得引人入胜,回味无穷,也可以讲得枯燥无味,令人厌倦。我的体会是,提高教学艺术的关键是要做“有心人”,要上心、专心、精心和“别有用心”,要不断地总结和积累经验,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当然,要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水平,最终还取决于业务水平和学术水平的提高。在这样一个知识更新和信息流动十分快速的时代,作为教师,必须持续不断地学习,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持续不断地从事科学研究,紧跟学术前沿,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教学内容的深度。我的基本观点是,教授本科生,重点在于传授基本理论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能力,这就要求老师自身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广博的知识,能够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对于硕士研究生,应侧重于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从事科学研究”,这就要求老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并且能够传授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对于博士生,最重要的是能够引导学生“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去学习”,这要求任课教师自身就是研究型的,满脑子充满问题,充满思想火花,才能启迪学生去思考、去研究。
记:是什么吸引您愿意为教学付出十四年,乃至今生?
胡:首先当然就是兴趣,这一点刚才已经谈过了。第二点很重要的就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那种真诚相待吸引了我——可以说,这是在任何其他工作岗位上所不能得到的。我感到做老师真好,真幸福,也发自内心地愿意为此而努力,为此而付出!记得1996年有一家待遇很好的公司动员我“下海”,并且许诺我比当时工资高出十几倍的薪水和100多平米的房子(要知道我当时的房子只有30多平米),应当说还是相当有吸引力的。但是,我并未做过多的考虑就谢绝了。直到现在,我始终记得并赞成《阿甘正传》里阿甘说的一句话:“人的一辈子要花的钱是很有限的”,钱多了就不是钱了,而仅仅只是银行里不断增长的符号!但是,如果我离开了学校,从此离开了自己喜欢的教学工作,再也没有了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的那种愉悦的感觉,我会过得很不快乐的——而这种快乐是不能用金钱和待遇换来的。事实证明我当时的选择是对的,这十几年来,我工作得很愉快,很充实。第三点就是我感到这十余年来,山大给予了我很多很多,我先后获得过首届山东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首届山东大学柯利德奖教金、山东大学十大杰出青年以及山东大学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等荣誉,并先后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教授。特别应当提及的是,经济学院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自由发展的宽松环境,我在这里得到了太多的成长机会,我真的从内心非常感谢历届院领导班子和同事们。很多时候我感到我所得到的比付出的多得多,因此,如果我还不能安心于教学与科研,实在有愧于山大,有愧于经济学院。
记:作为十大教学名师,您怎样设计您下一步的教学计划?
胡:作为经济学院分管本科教学的副院长,在搞好自身教学工作的同时,我现在考虑更多的是全院本科教学管理以及学科建设。
记:最后请问您的教学格言是什么?
胡:我想教师的最高境界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至于我,非常崇尚“教学相长”,感觉教学要特别注重“沟通、交流和互动”。
作者:丁昌锋
http://www.news.sdu.edu.cn/html/1581/100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