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6日,山东大学公共经济学讨论班第二期在经管楼609举行,讨论班由石绍宾主持,学术顾问李齐云教授出席,于晓洁和张晓玲同学分别就硕士毕业论文进行了专题发言。
于晓洁就《我国国债风险综合评价和预警体系的建立》进行了发言,她着重向大家介绍了她设计的国债风险综合评价体系,其中包括应债能力、偿债能力、国债结构3项、8种具体的指标,通过对各个具体指标的评价分析,综合测算国债风险,进而,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建立预警体系。
博士生常世旺针对于晓洁的发言进行了点评。他首先肯定了微观指标体系在评价风险、预警体系中的应用,同时指出,选择指标后,要对指标的可信性和相关性进行分析,并且选择评分基准和指标权重。另一方面,他建议在文章结构上进行适当调整,突出重点。
随后的讨论中,博士生石绍宾、郭琪,李齐云教授针对文章结构调整、评价指标赋值、指标、权重选择的主观性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接着,张晓玲就自己的毕业论文中“山东省对下转移支付制度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讲述。她分析了目前山东省对下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总量上涨,地区间横向不平衡;在结构方面,税收返还和专项补贴所占比重过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少;资金总量不足,使得省级调控能力不强,县乡两级政府财力不足。针对这三方面,她逐一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博士生王磊在点评中提到,1994年分税制后出现了财政缺口,公共品供给状况不平衡的现象时有出现,这个选题很有针对性。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可以进一步介绍对下转移支付的现状和这项政策的目的,比较各市公共服务的差距;分析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问题,这是转移支付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接下来的讨论中,博士生石绍宾、李齐云教授针对转移支付制度、规模的合理性,转移支付的目的、横向平衡的标准等发表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