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11日,山东大学公共经济学讨论班第三期在经管楼203举行,讨论班由石绍宾主持,张小兵和宋旭光同学分别就硕士毕业论文进行了专题发言。
张小兵就《我国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进行了发言,通过分析我国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设计的理论和现实依据,他对我国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了整体设计:在坚持公平、效率、科学规范的原则基础上,以中央和省级政府为主体,对县级政府进行专项配套补助和均衡性转移支付相结合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硕士生韩佩宏针对张小兵的发言进行了点评。他首先肯定了张小兵选题的现实意义,对文章结构、内容和文字表述做出了肯定。同时,他建议,在理论依据分析部分是否进一步从私人收益率、外部收益率等方面分析;文章中的实证分析部分,虽然数据不易得,但是进一步的数据分析会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随后的讨论中,博士生石绍宾对教育是否是公共品与大家展开讨论,并且建议在分析政府活动的介入原因时并不一定都要通过公共品理论来解释。
接着,宋旭光就自己的毕业论文《中国税收流失问题研究》进行了讲述。他使用A-S模型分析了我国税收流失的规模和效应,从纳税人逃税动机、征税人违规征税的动机、税务机关上下级之间信息不对称三方面分析了税收流失理论上的原因,并且从税收立法、执法、司法三方面分析了税收流失的现实原因。最后,他通过借鉴国外在税收立法、税收制度、税务机构、税收宣传、税务征管、稽查、违规惩罚等方面的经验,对中国防止税收流失提出了自己的对策建议。
硕士生刘军在点评中肯定了文章思路、结构和经济学方法的运用。同时,他提出了文章对策建议的针对性与论文的税收流失规模效应、原因分析部分对应性不是太强;论文的数据仅仅到2002年,有待进一步更新;在分析地下经济税收流失规模时没有进一步分析规模缩小的原因。
接下来的讨论中,博士生石绍宾提出论文中没有对中国税收流失的具体效应进行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