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共政策研究基地 >> 研究资料 >> 正文
促进中国经济内外均衡的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2-05-08 19:29:34    编辑:    点击:[]

2011年我国经济表现出对内通货膨胀与对外贸易资本双顺差的内外失衡局面,分析发现超额投资需求以及货物进出口顺差是形成我国经济内部失衡的主要因素,也是形成外部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政府预算赤字、储蓄不足、投资过旺以及对外货物贸易顺差共同形成国内超额需求。要实现经济内外均衡,必须继续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加大汇率制度改革。

2011年作为国家“十二五”计划的开局之年,我国面临的经济形势比较复杂。中国经过近几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对内通货膨胀、对外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内外失衡局面。通过考察2011年我国经济失衡的表现,探究经济内外失衡的本质原因,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实现我国经济稳步健康增长。

我国经济内外失衡的表现

通常经济的内外均衡分别指国内商品及服务市场均衡外汇市场均衡。对内经济的不均衡将导致价格及收入等指标发生变动,对外经济的不均衡将导致汇率波动或带来波动的压力。

从我国经济内部来看,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较多,商品市场供求关系失衡造成物价上涨。2011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上涨9.2%,远高于世界经济平均水平3.8%。然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2010年上涨5.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1.8%,固定资产投资上涨6.6%。物价上涨直接影响到居民实际消费能力和福利水平,严重影响了市场预期和企业决策,同时对国家宏观调控形成很大压力,经济结构调整难度加大。虽然在全年经历了6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和三次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的上调等一系列货币政策和其他政策措施,自2011年8月开始物价指数连续5个月出现回落,但是在2012年1月受春节消费增长的影响,物价指数再度上涨至4.1%。不过数据显示,2012年2月份物价指数仅上涨3.2%,这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控制货币供给量、发展生产保证供应、保障流通、加强监管等一系列调控措施。

外部经济来看,2011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6420.59亿美元。其中出口18986亿美元,增幅达20.3%,这主要受世界经济复苏的影响。进口总额为17434.59亿美元,增幅为24.9%,进口增幅最高的前三种商品为成品油、原油和铁矿砂,分别上涨了45.5%、45.3%和40.9%,这也表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对各类能源的强烈需求。2011年贸易顺差为1551.41亿美元,比2010年减少264亿美元。在资本项目上,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累计1160.11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金额为601亿美元,形成559.11亿美元资本顺差。

因此,我国在2011年经历了对内存在超额需求形成的高通货膨胀与外部货物贸易、资本项目双顺差的内外失衡的经济局面。

经济内部失衡导致外部不平衡

开放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经济的内外均衡是相互联系的。因为当国内商品及服务的供给等于国内商品及服务的需求与国外对商品及服务的净需求时,国内商品及服务市场才能达到均衡。这意味着开放经济中一个国家的内部均衡一般会产生贸易上的外部不平衡,形成贸易顺差或逆差。在资本可自由流动条件下,这个差额可以通过资本项目相反方向的资本流动来调节以实现外部均衡。如果资本完全不流动,则必然存在外部的失衡,同时可能会带来汇率的波动压力及经济内部的暂时失衡。我国现在的资本流动是经常项目下可自由流动,资本项目下却是非对称性限制流动,即资本流入的管制低于资本流出的管制。这也是我国经济内外失衡的根本原因:经济内部失衡导致了外部不平衡,而资本限制流动无法改变外部失衡问题。

具体分析我国经济内外失衡:2011年我国政府财政收入为103740亿元,财政支出为108930亿元,产生财政赤字5190亿元;全国2011年储蓄额为290337.9亿元,投资总额为301933亿元,形成投资逆差11595.1亿元。这两部分逆差必须由对外部门的进出口逆差来弥补才能实现内部均衡。但在2011年我国货物进出口实现1551.41亿美元的顺差,按照年均美元汇率6.4614来计算,创造了大约10024.3亿元的商品需求。国内商品市场共形成约26809.4亿元的超额需求,占2011年国民生产总值的5.69%,与年均物价上涨率5.4%基本持平。因此,政府预算赤字、市场超额投资需求及经常项目顺差造成了我国对内经济失衡。

政府财政赤字应该基于以下原因:一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机,我国政府采取了减税等一系列刺激经济方案,这会相对减少政府收入;二是党和国家为保障民生和社会稳定扩大了财政支出,不断加大对一般公共服务、教育、社会保障和农林水事的支持,在2011年上述几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为10.2%、14.79%、10.23%和9.8%。虽然我国一直存在高储蓄的弊病,但自从危机以来我国政府投资所带动的民间投资上涨形成翘尾影响,加上我国政府为应对民生进行的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投资建设等因素影响,最终导致投资增长过快,形成储蓄投资逆差。另外,我国一直存在对外经济双顺差,这也是我国进行汇率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由此可以看出,超额投资需求以及货物进出口顺差是形成我国经济内部失衡的主要因素,也是形成外部不平衡的根本原因。

经济内外失衡调节的一般原理

通常情况下,一国在经济没有达到内外均衡点时,政府将采取宏观经济政策来主动调节以实现内外均衡。采用的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和收入政策等。另外我国现在采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实施国际资本限制流动,这多少会限制我国宏观政策调整经济的效果。经济要实现外部均衡,需汇率升值或利率下降。由于资本限制流动,特别在我国资本流出限制更严格,在利率下降时外部均衡的实现依赖于利率下调引起投资增加,投资增加带动进口上升、出口下降改变顺差。但在经济内部通胀压力下,利率下调必然加剧内部失衡。所以选择利率进行外部调节效果较差。汇率升值会恶化贸易条件,可以抵消顺差。虽然汇率可自由浮动,但是汇率通过经常项目来消除顺差等于改变这个国家的进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顺差会长时间存在。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国资本限制流动下经济的内外均衡可以依赖利率调整内部均衡,汇率波动调整外部均衡。利率上升、汇率升值首先消除内部通胀压力,内部均衡首先达到。但外部均衡仅依赖于汇率波动,利率上升反而有利于形成顺差,因此外部均衡需要加大汇率调整力度。

继续推进经济改革,促进经济内外均衡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融入世界经济的关键期,稳定的内外经济环境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利前提条件。为此,党中央、国务院抓住历史机遇,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相配合,坚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效推进各种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各种体制和机制改革,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作为主要经济调整内容和方向。鉴于目前我国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比较复杂,我们应继续推进已经开始的各项经济改革,为促进我国经济内外均衡,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改变国民经济需求结构,增加消费需求对经济的贡献,缩小进出口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改善经济内外失衡比例。积极探索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大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改善部门之间的收入分配比例,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二是继续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均衡稳定增长,促进投资和消费良性互动,建立可持续、健康的经济增长方式。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以国务院关于鼓励引导民间投资新36条为指导,各地方政府应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加强中央及地方政府投资对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优先保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强对农村的民生工程投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交通运输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扩大政府对一般公共支出和教育支出,发挥财政政策的引导作用。

三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能带来技术上的突破,又能带来巨大市场需求,对社会经济长远发展具有引导和带动作用。四是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促进经济内外均衡。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减少本外币政策冲突,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改变外汇管理体制,由强制性结汇逐步过渡到企业自由结汇,减少由于银行结汇所来到的货币干扰,促进经济内外均衡。改变货币当局汇率调整目标,由货币汇率稳定目标改为国际收支平衡目标,切实解决当前国内流动性过剩和国际收支双顺差冲突。

五是积极探讨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认真贯彻落实外汇管理理念和方式“五个转变”的要求,积极应对跨境资本持续净流入,加强跨境资本流出入的统计监测和分析预警,稳步推进资本项目下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业务,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

(作者:朱明宣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余力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

上一条:世界经济变局与我国面临的挑战 下一条:徐云:财政负增长与房地产调控

关闭

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邮政编码:250100   [管理入口]
电话:86-531-88364625 传真:86-531-88571371 邮箱:econ@sd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