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梦想呢,就是可以在自己喜欢的城市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能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和能力。”——这是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梦想;“我想要有稳定的收入,老板不会拖欠工资,孩子能在城里上学。”——这是一位朴实勤恳的农民工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这是一个民族的梦想;“到建校120周年之际,初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这是山东大学的梦想。
孕育·山大梦
一百多年以前,随着一位封建王朝的皇帝在一份奏则上批示了这样一句话:“知道了。政务处暨各该衙门知道,单并发。”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按章程办学的大学——山东大学堂——便诞生了。“公家设立学堂,是为天下储人才,非为诸生谋进取;诸生来堂肄业,是为国家图富强,非为一己利身家。”这是节选自《山东大学堂章程》中的一句具有重要意义的言论,它深刻揭示了这所学校的办学宗旨——“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在那样一个国家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年代里,我国的近现代教育挣扎着,抗争着,缓慢地发展起来,而山东大学的前身山东大学堂也在这曾经孕育了孔孟儒家思想的齐鲁大地上深深地扎下了根。这样的历史发展路径似乎要告诉世界这样一个道理:不管一个民族遭遇了多么深重的苦难,文化脐带割舍不断,一个拥有文明与智慧的民族必将崛起。
从晚清王朝到中华民国,再到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大学经历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两个历史阶段。期间曾几度更名,因为列强的侵略,军阀的混战,山东大学经历过停办、重建、合校、搬迁等多次变革,曾在不同时期汇纳过各类大学,也曾分出过十多所高等院校。一路走来,山东大学虽历经苦难沧桑,但仍能海纳百川,如一位睿智而坚韧的斗士,怀抱梦想,勇往直前。我想,那个时候母校的梦想一定是这样的:有明亮宽敞的教室,有绿树成荫的校园,有一望无际的操场,有勤奋好学、生活安定的学子,有博古通今、和蔼可亲的大师,我们的国家有一大批像山东大学一样孕育人才的教育重镇。
绽放·山大梦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改革开放的钟声敲响,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迅速发展起来,国家正一步一步地走向繁荣富强。在新中国的稳健快速的发展过程中,山东大学作为中国的起源性大学,受到了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刻影响,逐渐形成了具有山东大学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实施“三跨四经历”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本校跨学科学习经历、第二校园跨学校学习经历、跨国界学习经历及社会实践经历;同时设立“教学型教授”,强化本科教学,让具有深厚科研功底的教授全面负责教学、课程建设和管理,保证基础课教学质量;并且打造国学特色通识教育,使学生在国学的熏陶下进一步培养爱国情怀,强化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的报国之志,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000年7月,由原山东大学、原山东医科大学、原山东工业大学合并组建形成了新的山东大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山东大学一如既往地保持着斗士的姿态,蓄势待发,朝着新的梦想奋进。我仿佛听到了一朵花开的声音,那是山东大学的梦想之花在祖国富饶的齐鲁大地上绽放。当你走进现在的山大,在小树林里漫步,在千佛山下朗读,在知新楼下听悦耳的世界名曲,在亚圣路上赏醉人的法桐……这个名字叫做“山大梦”的梦想还在进行着,未来的山大将带给我们的震撼还在未完待续中。
缔造·中国梦
在中国历史的上,从来没有一个时期像现在一样,给个体的发展和成功,提供了如此广阔的空间;在中国历史的上,也从来没有一个时期像现在一样,个体的发展和成功,给国家的富强和繁荣,提供了如此充足的动力。作为一名山大学子,每一天我们都在为个人的梦想打拼着,坚持着。通往梦想的道路从来都不是坦途,我们跌倒过,迷茫过,怀疑过,但是从来没有放弃过。因为我们知道,即使是那么微不足道的梦想,也是“中国梦”的一部分,一个人梦想的追寻和实现,同样能成就整个国家的腾飞和繁荣;因为山大让我们明白,“山大梦”的实现能够让“中国梦”变为现实,国家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将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推动中华民族的崛起。
山东大学是中国梦的缔造者,身负培养建设祖国精英的重任,以“气有浩然,学无止境”的校训勉励学子奋发图强;我们是中国梦的缔造者,在“山大梦”的鼓舞下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我们的国家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国家还存在着许多现实问题需要解决,祖国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的艰苦奋斗!
只要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把自己当做“中国梦”的缔造者,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梦的实现将是一个必然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