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史
前序课程: 公共经济学、中国财政史
课程介绍:
本课程作为财政学专业的选修课程,讲授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财政政策、财政制度、财税思想发展演变的历史。包括新中国财政的历史来源、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财政、奠定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时期的财政、“一五”计划时期的财政、盲目跃进和五年调整时期的财政、十年“文革”时期的财政、改革开放初期的财政、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财政等内容。
考核方法:
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平时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20%。
教材及参考书目:
1. 赵梦涵:《新中国财政税收史论纲(1927-2001)》,2002,经济科学出版社
2. 项怀诚:《中国财政通史》当代卷,2006,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3. 翁礼华:《大道之行:中国财政史(下)》,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
教学内容:
第1周:绪论
新中国财政史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新中国财政史的内容和特征;学习新中国财政史的意义和方法。
第2周:第一章战时财政转向建设财政: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财政
新民主主义的发展道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财政面临的困难局面;新中国财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财经状况实现了根本好转
第3周:第二章奠定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时期的财政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面临的形势与任务;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社会主义改造及其中的财税促进政策;财税管理体制的改进
第4周:第三章新中国“一五”计划时期的财政与税收
“一五”计划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筹集建设资金支持工业化建设;“一五”财政在推动三大改造中的作用;“一五”计划时期的财政管理体制;“一五”时期财政相关制度的修正与调整;我国“一五”时期处理财经几大关系的经验分析
第5周:第四章盲目跃进和五年调整时期的财政
“二五”计划及财政任务;“大跃进”及其对国家财经的严重干扰;“大跃进”时期财政体制的变革;从盲目跃进向调整的转变;农业调整中的财政金融政策;压缩基建规模,调整投资结构;调整财政金融体制;企业的治理整顿与增收节支的从紧政策;丰硕的成果,宝贵的经验
第6周:第五章十年“文革”时期的财政与税收
“文革”发动初期的经济与财政;财政在路线斗争中的曲折发展;“四五”时期财政在整顿中的前进与反复;变动不定的财政体制和“文革”财政的终结
第7周:第六章计划经济时期的经验总给和走向改革开放之路
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简要回顾与总结;计划经济时期财政体制的运行特征;财政体制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调整和改革探索;开启改革开放之门
第8周:第七章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
从欠发达大国到新兴经济大国;经济增长方式和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人民生活的改普和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杜会文化事业全面进步;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
第9周:第八章走向市场经济的财政改革和财政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改革和财政发展的背景分析和阶段划分;中国政府间的财政体制变革:1980---1993年;适应市场化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税收制度;弥补财政赤字的国债收入与国债市场建设
第10周:第九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财政改革与财政发展
“分税制”财税体制改革;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现代税收制度
第11周:第十章从“适度从紧”、“稳健”到“积极”:反周期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实施“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顺利实现经济增长的“软着陆”;1998-2004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由积极财政政策向稳健财政政策的转变;加强对社会各项事业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
第12周:第十一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财政改革与财政发展
“分税制”财税体制改革;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现代税收制度;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财税政策
第13周:专题:60年来中国财政发展历程与若干重要节点
第14周:专题:有关新中国财政史的数量分析
第15周:专题讨论
第16周:复习
第17周: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