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 >> 旧版网站 >> 科学研究 >> 正文
关于申报“研究阐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5-11-16 15:13:56    编辑:    点击:[]

各有关单位:

根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发布的《研究阐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招标公告》相关要求,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招标对象

投标要以单位名义进行,多单位联合投标须确定一个责任单位。鼓励跨地区、跨单位联合投标,鼓励理论工作部门与实际工作部门合作开展研究。

二、招标工作总的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发展举措,深入研究阐释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大力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着力推出有实践指导意义、有决策参考价值的重大成果,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有力理论支撑。

三、招标数量和资助强度

本次重大项目招标共确定32个课题研究方向,每个研究方向原则上确立1项中标课题;资助经费根据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确定,一般每项60-80万元。

四、投标资格要求

1.首席专家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科研经验,社会责任感强,能够自觉践行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局级以上(含)领导职务,能够担负起课题研究实际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责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首席专家只能为一名。

2.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及其他国家级科研重大项目的首席专家,不能作为课题首席专家投标新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申请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及其他国家级科研重大项目的首席专家同年度不能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3.首席专家不能作为子课题负责人或课题组成员参与本次投标的其他课题。子课题负责人只能参与一个投标课题。课题组成员最多参与两个投标课题。

4.首席专家和子课题负责人必须有丰富的、与投标课题相关的前期研究成果。

五、投标课题要求

1.招标选题为研究方向和范围(附后),投标者要据此设计具体题目。题目设计不能宽泛,要强化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体现有限研究目标,突出实际应用价值和理论指导意义。特别是子课题设计不能大而全,要抓住几个关键问题,体现针对性。子课题数量一般不得超过5个。

2.投标者要紧紧围绕重点问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加强战略性思考,开展前瞻性研究,预期研究成果必须具有很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3.完成时间一般为2年

六、投标纪律要求

1.投标者要发扬严谨求实、注重诚信的学风,自觉坚持公平竞争的原则,严格遵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管理规定。凡有弄虚作假、抄袭剽窃、违规违纪等行为的,一经查实,立即取消参评资格;如果中标,一律撤项,五年内不得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子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须征得本人同意,子课题负责人须在《投标书》上签字,否则视为违规申报。如果中标,子课题负责人一般不得变更

3.投标者可根据课题研究内容提出2名以内建议回避评审专家,课题评审组织者将根据评审工作的实际需要予以考虑。

七、时间安排

1.请相关单位积极动员组织学者参加本次招标申报工作。为组织好本次招标工作,请科研秘书在11月27日前将本单位有投标意向者及其投标选题告知人文社科研究院。

2.投标人下载《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三批)投标申请书》及相关材料并于12月18日前做好课题论证,人文社科研究院将根据投标情况安排召开课题论证会,进一步完善课题论证。正式投标书一律用计算机填写、A3纸双面印制中缝装订,一式10份(1份原件,9份复印件)于2016年1月4日前报送至中心校区明德楼B座421,同时将投标书电子文本(请用Word文件格式制作)发送至skc@sdu.edu.cn。

人文社科研究院联系人:王涛 周琳;

联系电话:88364584;

材料报送地址:明德楼B421室

全国社科规划办联系电话:010—83083062、83083053

附件: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第三批)投标申请书

附:

研究阐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招标课题研究方向

1、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研究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我国发展环境研究

3、“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研究

4、“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五大理念”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内涵和要求研究

5、坚持创新发展研究

6、坚持协调发展研究

7、坚持绿色发展研究

8、坚持开放发展研究

9、坚持共享发展研究

10、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研究

11、未来五年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研究

12、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研究

13、拓展发展新空间研究

14、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

15、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研究

16、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研究

17、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和经济区研究

18、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研究

19、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研究

20、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研究

21、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研究

22、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研究

23、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研究

24、建立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的市场化机制研究

25、建立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研究

26、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研究

27、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实施效应及跟踪评估研究

28、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研究

29、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研究

30、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研究

31、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研究

32、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研究

上一条:关于申报2015年度第二批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后期资助项目的通知 下一条:关于对山东省“十二五”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平台进行终期评估验收的通知

关闭

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邮政编码:250100   [管理入口]
电话:86-531-88364625 传真:86-531-88571371 邮箱:econ@sd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