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共政策研究基地 >> 研究资料 >> 正文
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两化”互动发展
发布时间:2012-09-21 14:37:32    编辑:    点击:[]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经济支撑,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依托。正确处理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辩证关系,实现“两化”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是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首选。南溪作为一个新区,应当如何抓住契机、挖掘潜力,从而推进“两化”互动发展,笔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思考。

一、“两化”互动发展的现状近年来,南溪区瞄准打造“全省两化互动示范区”目标,推进“两区”(园区和新区)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杠杆作用,近五年财政直接或间接投入资金50多亿元,撬动社会资金220亿元以上,为“两化”互动发展提供充实财力支撑。2011年,全区工业化率达46.5%,城镇化率达44.8%,呈现出“两化”同频共振的强劲发展态势。

(一)产业园区集群发展。始终坚持把园区作为推进“两化”互动的主战场,将罗龙产业园、九龙食品园、麻柳轻工园、长信创业园统一整合为罗龙工业集中区,推动工业集中集群发展,形成以中心城区为主体,以场镇为骨干,以新型村庄(社区)为补充,以工业园区为支撑的城乡发展新格局。财政累计投入近30亿元,撬动社会投资近150亿元,大力支持产业园区拓园提质和园区水电气、道路、环保等配套设施建设,建成标准厂房36128平方米,罗龙工业集中区已建成近9平方公里,被省政府纳入“1525工程”,已入驻企业109户,投产61户,2011年罗龙工业集中区实现产值112.4亿元,提前实现了“双百”工业园区目标。

(二)城市建设全面提速。始终坚持把城市建设作为推进“两化”互动的主阵地,围绕“仙源福地、上善水城”城市品牌定位,高标准规划滨江新城。财政累计投入29.8亿元,撬动社会投资120.7亿元,全力支持滨江新城建设,初步形成4.76平方公里滨江新城框架,建成4.1公里滨江防洪堤、12公里二横五纵道路、3.5公里滨江景观带,完成五星级宾馆、桂溪河古街主体工程,文体中心、商业综合体、新城北环线道路等项目快速推进。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公交和宜南城际公交相继开通,国家二级客运中心投入运营,城市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3.2公里护城溪整治、城市取水制水管网改造完成,成为了川南片区“两化”互动样板之一。

(三)产业承接招大引强。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两化”互动的主动力,坚持“大开放、大合作、大发展”理念,突出“新区牌”、“沿江牌”、“产业牌”,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区、川南经济区、沿江经济带等区域经济大局,推动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重点围绕食品、轻工、精细化工、机械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和城市商业创新产业招商、以商招商等模式,广泛参与西博会、住博会等项目推介会,成功策划举办“共谋城市、运赢未来”等“两化”互动招商活动,推进政府招商向全民招商转变、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政策招商向环境招商转变、引资为主向引智引技转变,成为川南最具投资潜力的区域之一。2011年,全区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70.3亿元,同比增长114.57%,是2006年的14.08倍,成功引进了一批关联性高、带动力强、产业链长的大企业,加快形成了“百亿航母、十亿旗舰、亿元骨干”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两化”互动发展面对的困难

(一)要素瓶颈制约较大。伴随“两化”互动发展的推进,一大批工业、城建、交通等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对土地、资金的需求不断增加,目前用地指标和资金与保障“两化”互动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存在工业用地矛盾凸显、支持发展资金匮乏和征地拆迁补偿难等问题。同时,“两化”建设所需的各种人才缺乏,现有人才不完全适应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需求。

(二)工业发展水平有待提升。近年来,虽然我区上工业发展水平有很大提升,但工业经济总量和规模仍然偏小;工业产业集中度不足,企业规模小,企业品牌意识不强,具有强大带动作用的链核型大企业较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产业竞争力较弱。

(三)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还不高。根据世界银行制定的标准,现代国家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应在45%以上,目前发达国家达到60%以上,中等收入国家达到50%左右,低收入国家平均也在40%左右,而2011年南溪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才达到23.3%,与同等经济发展程度的城市相比,第三产业比重较低。

三、“两化”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整合资金加大投入。一是设立“两化”互动专项资金。建立支持工业发展的财政投入机制,将工业发展资金、中小企业扶持资金、城镇建设资金等有限的财政资金整合起来,设立“两化”互动的专项资金,重点用于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战略新兴产业、工业企业贷款风险补助和中小企业发展,努力把政策支持转化为引导“两化”互动发展的动力。二是加大企业支持力度。采取政策扶持、税收减免、技改贴息等方式,引导企业自主创新,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三是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充分利用政府投融资平台,努力筹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积极争取上级财政基础设施建设贴息资金,为城市建设提高资金保障。四是强化资金监督管理。建立严格的资金绩效考评机制,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果达到预定目标,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推进工业集聚发展。树立“大项目、大园区、大产业、大企业、大品牌”理念,努力走出一条顺应时代要求、独具南溪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一是着力产业集群发展。积极对接中央和省市产业发展规划,大力推进产业对接和配套,培育一批集中度大、关联性强、集约化水平高的产业集群,提高新型工业化水平;狠抓产业招商,重点突出产业链条招商和配套集群招商,有针对性地招引产业和行业龙头,努力实现承接产业转移的重大突破。二是着力城园融合发展。坚持以融资为主,以土地出让、财政支持为辅,多渠道筹集资金,集中全力提高园区基础承载能力、要素保障能力、项目配套能力、企业服务能力“四项能力”建设,推动产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集中,实现产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形成“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的发展布局。三是着力工业品牌发展。强化品牌打造,鼓励企业强化品牌经营,增强区域市场竞争力,大胆探索多元化的园区开发建设管理方式,善于运用市场化模式,在强基础、重引资、促落地上下功夫,引进有知名企业、名牌产品进园入区,着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大集群,增强工业发展的实力。

(三)推进城市加快崛起。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区域性商务会展集聚区,加速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一是超常拓展城市空间。抓住南溪撤县设区和宜宾城市“西退、东进”战略的大好时机,实施“东进、西拓、北扩、南连”的空间发展战略,主动融入宜宾城市发展大局,强势推进滨江新城建设,有效拓展城市空间,加快建设宜宾城市副中心,力争五年再造一个新南溪。二是不断繁荣城市经济。大力发展商贸、餐饮、物流、金融和中介等服务业,优化城乡商业网点布局,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商业古街区,加快培育特色专业市场和城市商业综合体;积极发展会展业,加快构建与新型工业化配套、与城市化进程相吻合、与城乡居民需求相适应的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体系,为新型工业化提供支撑。三是努力提升城市品位。继续围绕“仙源福地,上善水城”的城市品牌定位,充分挖掘南溪“古”、“水”、“历史”、“红色”等优秀文化资源,着力展现千年南溪的城市古韵和长江上善的水城风韵。四是逐步完善城市功能。进一步优化西城新区公交线路、红绿灯、公共厕所、公交站点、地名路牌等公共设施设置,更好地方便群众出行;加快推进西城新区文化馆、体馆馆、主题公园、影院等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四)努力破解要素瓶颈。一是着力破解土地难题。用好、用活、用足土地政策,积极争取建设用地指标,努力满足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用地需要;优化用地布局,调整用地结构,创新用地保障机制,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节约集约利用,保障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用地需求。同时要避免耕地保护和征用“两条红线”。二是着力破解资金瓶颈。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放大作用,增大金融信贷投放,激活民间资金投入工业园区与城镇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公益设施的投资、建设和经营;加强对投融资平台的管理,建立健全“借、管、用、还”的运行机制,增强投融资能力,为“两化”快速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三是着力破解人才难题。完善人才培养、引进、储备工作机制,进一步改善人才结构,盘活用好现有人力资源,大力培养和引进一批公共管理型、高新技术型、专业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储备一批有潜力的人才;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研究制定有利于高科技人才创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政策措施;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育储备一批经营管理人才和生产技术工人,努力建设与“两化互动”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罗南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财政局 )

上一条:哈继铭:中国经济需加大财政刺激 谨慎货币放松 下一条:沈彤:试述全面推进货物劳务税制度改革

关闭

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邮政编码:250100   [管理入口]
电话:86-531-88364625 传真:86-531-88571371 邮箱:econ@sd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