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共政策研究基地 >> 研究资料 >> 正文
营改增非试点着急:洼地效应明显 亟待扩围
发布时间:2012-11-16 22:18:28    编辑:    点击:[]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10月中旬召开的座谈会上强调,推进“营改增”,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是以结构性减税促进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点,既是重大的改革举措,也是有效的发展措施。要不断完善并加快推进试点,使更多企业受益。

不到一年的时间,“营改增”便提速扩围,这不仅仅是加快建立健全科学财税制度的要求,同时也反映了“洼地效应”对试点地区的影响。

“洼地效应”明显 非试点受累

2012年1月1日上海开始“营改增”试点。“营改增”,通俗来讲,就是把产品和服务一并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不再对“服务”征收营业税,并且降低增值税税率。打个比方,一支铅笔,进价10元,销价12元,缴纳增值税的话,只需对增加的2元钱纳税。而营业税则是以营业额和销售额作为税基计算缴纳,那就得以售价12元为税基纳税。

“既然‘营改增’是减税的一种手段,自然造成区域性税负降低,并通过行业辐射,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业务涌入上海,‘洼地效应’明显”。首都经贸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副教授刘颖告诉21世纪网,这就导致了很多省市要求快速跟进“营改增”。

例如上海试点后,对苏州影响明显。“营改增”涉及的服务业,如运输服务、信息服务、文化创意产业等,不受地域限制,经常处于跨省区经营的状态。因此,苏州企业更多地愿意选择上海企业提供的服务,因为上海企业能开具增值税发票,而增值税发票能进行抵扣。

华税律师事务所主任刘天永博士向21世纪网解释道,“交通运输业及6个部分现代服务业改成增值税后,对于从试点地区采购以上劳务企业而言,就可以获得试点企业提供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从而进行抵扣,否则依然取得是营业税普通发票,无法实现抵扣,多交增值税款”。

正因如此,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研究所副所长靳东升就曾在媒体上指出,依据税收中性原则,“营改增”不应在地区试点上停留过久,这样会干扰生产要素,可能会加剧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比如说,(在江苏“营改增”试点之前)企业在长三角寻找供应商,肯定会首选上海,因为上海能开出增值税发票,可以抵扣成本,但江苏只能开营业税发票,不能抵扣。”这是上半年上海展开试点之后,江苏所感受到的“威胁”。

江苏一位税务部门官员表示,上海开出的票在江苏能够抵扣,减少江苏的税收,但江苏开出的营业税票却不能在上海抵扣,不影响上海税收。这可能使得上海周边的税收向上海流失,所以江浙等长三角省份积极申请“营改增”试点。

自2012年10月1日,江苏省在国务院领导下开始了“营改增”试点。

“谁越早试点改革,谁越有利于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在“营改增”试点过程中,上海和江苏都不约而同选择了交通运输业及6个部分现代服务业,又称为“6+1”模式,这也表明了此轮税改目标不仅仅是减税,更重要的是大力推进服务行业的发展。

世界上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都至少占60%,美国数据显示,2008年其服务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为77%,日本为70%,上海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2011年服务业所占比重也仅为57.9%。而从全国来看,我国2011年服务行业所占比重才43.11%,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袁东明指出,这表明我国服务业发展还比较落后,与此同时,我国很大一部分服务业还没有从其他产业中分离出来。

“每次去企业调研,服务业企业抱怨最多的有两个问题:一是税负过重,制造业在流转税上的税收负担大约为3%,而服务业流转税(营业税)平均在5%以上;二是存在严重的重复纳税问题。”袁东明介绍道,“打个比方说,你有1个亿的服务业项目收入,其中5000万外包给别人做,你在外包之前已经全额缴纳了营业税,而你的接包企业还得再为这笔钱缴纳一次营业税,如果继续外包,还需要纳税”。

而实际上,在信息服务、物流、服务外包等行业,企业将部分辅助性、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已经是发展潮流。这样“重复纳税”不利于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所以从产业结构调整这一深层次的角度来看待“营改增”,其目标就是要壮大服务业,为服务经济构建一个适宜的税收制度环境。

上海在推进的营改增的试点中,工作收效显著。根据上海市财税部门的统计,今年上半年,试点企业和原增值税整体减轻约44.5亿元,试点范围的企业也共计13.9万户,比年初增加2.1万户,增长17.8%。

“谁越早试点改革,谁越有利于促进服务业的发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教授叶青认为。而对于企业来说,如果把注册地设在上海,能比注册地设在非试点地区降低税收负担,这吸引了不少企业争相落户上海。数据显示,上半年上海新办试点范围企业为8779户、新增试点项目的企业为1.2万户,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21世纪网以文化创意企业身份咨询上海金山漕泾开发区,据悉,文化创意行业处在试点“部分现代服务业”的范围之中,那么如果落户该开发区,“对营业额在500万以下的相关企业而言,可实行小规模纳税人,税率3%,而之前税率是5%,直接减免40%缴税”。而如果选择其他税种,则有增值税抵扣的优惠政策。目前园区吸引企业近5000家,“营改增”以来新增400多家。

扩围提速有助减轻洼地效应

上海光鲜的成绩单促使了“营改增”的加速扩围,而明年也将继续扩大试点地区,并选择部分行业在全国范围试点。

“‘营改增’最好在全国推广”,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孙玉栋解释道,“因为增值税的设计有一个上下加,你的销项和下家的进项是链接起来的,你的进项是上家的销项,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真正的抵扣链条。”

随着“营改增”范围扩大,刘颖认为对洼地效应会有所减轻,但是对未参与试点的地区来说,依然是不公平的。

武汉大学[财税系主任卢洪友也认为,我国向来以梯度推进财税改革,先从个别试点地区开始,再进行一轮扩围,最后再向全国推进。这意味着“谁先获得试点资格,各优质要素就会向他那里倾斜”。

因此,刘颖提议应该全国迅速跟进改革。实际上,按照国家规划,有望在十二五内实现全国范围的“营改增”。

对于尚未参与试点的区域,刘天永建议地方政府要积极争取尽快获得试点资格,做好试点工作的前期调研和准备工作。

而对于试点过程中,“营改增”对地方税收的影响,江西宜丰县地方税务局局长潘冬贵提出,各地方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做大做强地方经济,培植新的税源;地税部门要加强征管,挖潜增收。

上一条:地方债规模大增支撑投资持续回暖 下一条:前10月全国财政收入逾10万亿元 同比增11.2%

关闭

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邮政编码:250100   [管理入口]
电话:86-531-88364625 传真:86-531-88571371 邮箱:econ@sd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