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 >> 经济学年会 >> 年会动态 >> 正文
2009年第四届“山东经济学年会”召开
发布时间:2013-11-01 14:49:13    编辑:    点击:[]

第四届山东经济学年会开幕式于2009年11月28日上午8:30在山东经济学院国际交流中心三层报告厅举行。参加开幕式的有来自省内外各高校经济学院(系)的院长(主任)、科研机构的负责人、教师和科研人员代表以及山东经济学年会秘书处成员等共300余人。

会议由山东经济学院副院长崔友平教授主持。崔友平教授简要介绍了主席台就座的各位领导以及与会的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新闻媒体。

山东经济学院院长郝书辰教授致欢迎辞,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对第四届山东经济学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表示山东经济学院将为第四届山东经济学年会的顺利进行提供全方位支持,并预祝年会取得圆满成功。

山东经济学年会理事长臧旭恒教授致开幕词。代表年会理事会感谢山东经济学院为年会提供的周到服务,感谢与会同行专家对山东经济学年会的大力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教授代表与会专家致词,祝愿年会取得更大发展。

山东经济学年会主题报告会于上午9:20在山东经济学院国际交流中心学术报告厅进行。

主题报告会主持人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胡金焱教授首先请国防大学卢周来教授做题为“新制度经济学,新政治经济学,还是社会经济学——兼谈中国新制度经济学未来的发展”的主题报告。卢教授首先介绍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进程,重点讲述了新制度经济学的两次转向。指出新制度经济学的第一次转向是从“制度有效论”到“制度无效论”的转变;第二次转向是新制度经济学对非正式制度的研究,实质上是把新制度经济学逐渐带入了社会经济学。卢周来教授将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进程归结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新制度经济学正式制度尤其是产权制度决定经济绩效;第二阶段,提出产权制度是由政治型态界定和实施的,开始了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第三阶段,发现不同的政治型态是由所嵌入的社会信仰体系所决定的,新制度经济学转向了新经济社会学,并越来越远离新古典经济学。

卢周来教授对中国新制度经济学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中国新制度经济学应该尽快脱离新古典的框架。第二,新政治经济学在中国新制度经济学中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展开。第三,着眼社会经济分析,尤其是非正式制度因素的作用,将是中国新制度经济学突围的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教授做了第二个主题报告。报告的题目为“中国初次分配问题研究——对中国劳动份额波动的考察”。报告主持人为山东工商学院经济学院院长刘冰教授。张车伟教授提出研究我国初次收入分配中劳动报酬份额的波动状况是收入分配研究的重要课题。他通过比较中国、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长期劳动报酬份额的历史数据和变动趋势,指出发达国家的劳动报酬份额相对稳定,而我国劳动报酬份额不断下降,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张车伟教授指出,中国的劳动报酬份额远低于工业化、城镇化阶段的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劳动份额呈现缓慢上升态势,导致中国与新兴国家的劳动份额存在长期的、明显的差距。他认为只有采取有效手段逐步提高我国的劳动报酬份额,才能实现我国收入分配的合理化,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

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张卫国研究员做了第三个主题报告,题为“后金融危机时期的经济运行态势与宏观经济政策”。报告主持人为青岛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李立院长。张卫国研究员首先对后金融危机时期进行了界定。他认为尽管2009年世界经济的增长状况和2010年世界经济的增长预期较为乐观,但是金融危机较难出现V型反弹,更为可能的情况是U型反弹。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离不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协调发展,离不开城市群的发展。他提出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应高度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高度重视提升创新能力,高度重视深化改革,高度重视民生体系的建立。

关于后金融危机宏观调控问题,张研究员认为虽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继续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但不会是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出利用金融危机调整经济结构。后金融危机结构调整应当着力于:克服“挤出效应,投向‘三民’:民本、民生、民营产业;缩小分配差别,投向‘三农’:农村、农业、农民;提升竞争能力,投向‘三产’:高端、高质、高效产业,现代服务业,特色新兴产业。”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韦森教授做了题为“世界经济衰退与合宜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的主题报告。主持人为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商学院副院长罗润东教授。

韦森教授首先介绍了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衰退与中国宏观经济的基本格局。认为中国经济复苏在统计口径上可能误差较大,并支持斯蒂格利茨的观点,认为世界金融危机仍遥遥无期,将持续10年以上。

韦森教授回顾了经济周期理论和世界经济周期性变化的历史,认为最近一轮的长期经济周期是由核能、航空、航天、计算机、互联网、IT等新兴产业推动的。按照长期周期理论,世界金融危机仅仅是世界经济衰退的导火索,事实上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尚未形成,老的动力已经接近衰竭。中国在高速增长的过程中,正处于长期经济周期的低谷时期,使中国形成大量的过剩生产能力。

韦森教授提出只有启动内需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危机的长期影响,消化过剩的生产能力。当前虽然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实际上财政政策是紧缩的,这不利于中国走出危机。此外国家通过提高税收并实行政府刺激计划的效果缺乏可持续性,而我国居民消费在国际上处在非常低的水平。中国收入分配的不均衡性加剧了居民消费的萎缩。国家社保支出的比例过低,教育投入水平低,导致居民消费的启动面临困难。启动消费从某种层面是个制度问题。只有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分配占GDP的比例,提高社保和医保投入,推动收入的合理分配,才能真正启动消费,推动中国走出金融危机的阴霾。

第四届山东经济学年会大会发言于2009年11月28日下午2:00在山东经济学院国际交流中心学术报告厅进行,大会发言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的发言由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姜旭朝教授主持。山东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夏宁博士做了题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研究:一个问卷调查的综述”的发言。夏宁博士阐述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地位及总体设置情况、内部控制要素的现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以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估等具体问题。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有喜有忧,并从内部控制相关概念与范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所构建的综合性理论分析框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经营绩效的关系等多个方面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研究进行了展望。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陈强博士做了题为“利益集团与经济发展——以近代中国与日本为例”的主题发言。指出落后国家需要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才能实现赶超,但这可能会触动既得利益,特别是当权者可能担心成为失势者而阻挠这一过程。陈强博士从利益集团的角度考察了中日政治结构的差异,指出阻碍经济发展的政治失势者德川幕府在日本很快被推翻,而在中国的满清朝廷却得到了延续,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近代中日发展的巨大差距。

山东工商学院经济学院辛波教授做了题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间技术溢出效应分析——以山东省为例”的主题发言,辛教授从国内外学者对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研究出发,探讨了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以山东省为例,介绍了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在行业间的技术溢出效应,得出了外商直接投资在行业间技术溢出效应不显著的结论。辛教授针对上述结论产生的原因分析,提出了应充分发挥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正效应,来促进山东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技术水平提升的一些政策性建议。

青岛大学经济学院逯进博士做了题为“经济增长理论的体系结构”的主题发言。逯博士按照古典、新古典以及内生增长三个阶段进行划分,以经济增长思想的变迁为主线,在归纳和评述增长理论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讲解了一个自己发展的经济增长理论体系,由此明确界定了增长体系中理论与实践的逻辑关系,并对内生增长理论的实质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陈述了这一理论对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借鉴意义。

烟台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乔传福教授对夏宁博士和陈强博士的发言做点评。乔院长认为夏宁博士用调查问卷方式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进行了研究,运用的是一手资料,对上市公司信息的披露的内部决定因素的研究也很有独创性。乔传福教授认为陈强博士通过对我国清代和日本政治实施者的多方面比较,发现中国和日本近代发展的差异取决于政治实施者的集权性质,具有独创性,并为将研究引向深入提出了建议。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胡继连教授对逯进教授和辛波教授的发言进行了点评。胡教授认为逯教授增长理论方面的研究结论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增长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具有启发性。辛教授的论文研究意义重大,并且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研究结论很有启发性。后续研究仍可进一步挖掘政策建议与理论分析联系。

济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葛金田院长为第二阶段大会发言的主持人。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孙文娟老师做了题为“美国金融危机下山东省宏观经济的发展形势”的发言,发言首先回顾了世界范围内的历次金融危机,分析了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和各国为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进而从分析山东省内部和外部环境入手,分析了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下山东省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并对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了预测。

山东经济学院经济与城市管理学院秦宪文教授做了题为“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中国工业化模式”的发言。秦教授分析了中国工业化模式的基本特征,认为中国的工业化模式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一模式的形成既体现了经济现代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反映了中国特殊的制度、国情和历史阶段的要求。

山东经济学院经济与城市管理学院孟祥仲教授做了题为“西方经济学家”均等观“分析”的主题发言。孟教授认为市场经济制度下,分配结果的不平等、不公正大都是由于起点的不平等引起的,起点的不平等比结果的不平等更加令人不能忍受。市场起点的平等就是公民的机会均等,而社会平等度的核心应是机会均等,机会均等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是居民所有平等权力中的首要平等。目前学界高度关注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悬殊的时候,分析讨论西方经典学派的机会均等思想,提升大家对它的认识,是一件有重大意义的事情。

聊城大学商学院院长巨荣良教授为孙文娟的发言做点评,巨教授认为孙文娟的研究数据翔实、论证充分,但题目和内容衔接不太紧密,更多的阐述的是全球金融危机对山东省的影响。青岛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叶焕民教授为秦宪文教授的发言做点评。叶教授认为目前关于工业化的研究更偏重于实证研究,规范研究相对较少,秦教授的发言的研究对象是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工业化进行的规范分析,是一个新的视角,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

济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葛金田教授为孟祥仲教授的发言做点评。孟教授提出的“机会均等观”问题非常重要,研究中所涉及的多个角度和深度均显示出孟教授对这一问题具有深入的思考,而如何保障和谁来保障“机会均等观”的确立是值得后续研究的课题。

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平教授为第三阶段大会发言的主持人,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孙福东老师做了题为“基于旅游资源规划的青岛海洋经济开发研究”的发言,认为开发海滨旅游经济,应把特色资源作为永久财富合理利用,长期地为青岛的经济发展服务。单纯地以海景房地产追求现代都市建设只能以竭泽而渔的代价,在短期内带动城市的房产经济;而以生态海洋景观和现代都市文化相结合的旅游资源开发,不仅能保持持久的旅游产品效用,而且能促进青岛经济发展。

聊城大学经济学院刘琛君老师做了题为“从历史教训谈后危机时期中国经济之发展”的发言,认为“前苏联奇迹”与前苏联“经济大崩溃”、“亚洲奇迹”与“亚洲金融风暴”、“美元霸权”与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这看似不同的经济现象背后反映的共同规律对后危机时期处于发展中阶段的中国经济如何练好“内功”提供了前车之鉴;全球性金融危机预示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无疑对后危机时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中国如何借助“外力”提供了契机。遵循共同规律提高自主创新、利用改革契机争取公平环境是后危机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必须认真做好的“对内”、“对外”两门功课。

烟台大学经管学院张益丰老师做了题为“基于GVC与NVC嵌套式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研究---兼论高端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双重集聚”的发言。张老师认为地方产业集群的有效升级,需要在依靠全面嵌入全球价值链体系基础上,实现全球价值链与国内价值链双重嵌入条件下的本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发展高端制造业与先进生产者服务业双重集聚,是提升产业竞争力与实现产业集群升级的有效途径。通过对不同性质产业集群升级路径研究以及高端制造业与先进服务业双重集聚的机理分析,证实了产业升级更多地依靠集群内企业的自身发展,核心企业通过治理国内价值链来引领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高端才能完成产业集群的全面升级。

潍坊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王西军博士做了题为“我国城镇居民住房承受力研究”的发言,王博士认为理论上住房价格与城镇居民收入之间应维持在一定的比值,然而近几年来,我国住房价格的上涨速度远远高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造成城镇居民住房负担能力急速恶化。商品房价格与城镇居民收入的长期均衡关系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与商品房价格在长期存有共同的趋势,我国城镇居民住房负担能力的恶化可能是暂时的现象。

菏泽学院经济系系主任胡尊东教授对孙福东的发言进行了点评,认为孙福东老师的选题从服务贸易的视角出发,分析青岛的旅游资源,有针对性的提出青岛旅游资源的规划,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和操作性。山东经济学院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张志元教授对三位演讲者的发言进行了点评,认为孙福东老师从区域经营空间的视角出发,分析了规划促进生产力,以及资源、产业、空间(区位)三者之间的关系。张益丰老师以产业升级为着眼点,重点考察产业领域内的发展路径、要素集聚、产业集群、产业基地,并且结合烟台市的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学术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刘琛君老师通过对我国市场变化、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模式的反思,提出产业升级来应对金融危机的思路。王西军博士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与商品房价格的考察,得出了有意义的结论。同时还应当考虑银行在商品房市场中的作用,以及商品房市场具有国民经济晴雨表的特征。

最后,大会主持人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平教授对发言人和点评人表示感谢,并对年会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建议。

第四届山东经济学年会大会闭幕式于2009年11月28日下午5:30在山东经济学院国际交流中心学术报告厅举行。在主席台就座的有山东经济学年会理事长、山东大学经济学院臧旭恒教授,山东经济学院经济与城市管理学院院长董长瑞教授,山东经济学年会秘书长、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刘国亮教授。闭幕式由刘国亮教授主持。

臧旭恒教授首先代表2009年第四届山东经济学年会主办方“山东经济学年会”讲话。臧教授认为本次年会准备充分,组织严密,气氛活跃;征文数量多、质量高,参会人员多、范围广,开得非常成功。臧教授对与会专家学者、山东经济学院领导、会议工作人员及参加会议的研究生、本科生表示了衷心地感谢。

山东经济学院经济与城市管理学院院长董长瑞教授代表2009年第四届山东经济学年会承办方“山东经济学院经济与城市管理学院”作了总结发言。本届年会召开了院长、系主任联席会议;国防大学卢周来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张车伟研究员、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张卫国研究员、复旦大学韦森教授分别作了精彩的主题报告;十余位专家学者作了大会发言,圆满完成了会议的各项日程。董长瑞教授认为与往届年会相比,体现出“新”、“高”、“广”的特点。“新”是指学术论文和大会发言的观点新,体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创新精神;“高”是指学术论文和大会发言的水平高,体现了专家学者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发展潜力;“广”是指本届年会的参会单位范围广、大会涉及的研究领域广。董长瑞教授感谢山东经济学年会给予承办年会的机会;指出会议的成功举办离不开与会专家学者、山东经济学院领导的支持,离不开会务组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及学景大酒店的优良服务,并对他们表示感谢。

最后,大会主持人刘国亮教授宣布2009年第四届“山东经济学年会”圆满闭幕。

上一条:2010年第五届山东经济学年会召开 下一条:2009年第三届“山东经济学年会”召开

关闭

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邮政编码:250100   [管理入口]
电话:86-531-88364625 传真:86-531-88571371 邮箱:econ@sd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