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股灾、预期突变和政府救市2015-07-08李拉亚财新网财新网财新网[img][/img] 微信号
功能介绍 实时、原创、专业的财经新闻集散地。在信息爆炸的年代,你需要选择
财小新
财新网,获得微信“双认证”(媒体认证及原创认证)的公号。
专栏作家:李拉亚
作者为华侨大学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全职特聘教授
预期是影响资本定价的重要因素。股票行情与公众预期有密切关系。对绝大多数散户来说,他们的预期是粘性预期。粘性预期有两个特点,一是预期的粘性,二是预期的突变性。我们在前面的专栏文章介绍过粘性预期理论。了解预期粘性和突变性,对我们了解股市泡沫,要不要救市,和怎样救市,均有帮助。
一、粘性预期和股票泡沫
因为信息的不完备性,如收集信息的成本和信息发布的滞后等原因,公众做预期时并不是采用可能收集到的最新信息,而是使用滞后的过期的信息。这导致短期内公众作预期时所依据的信息改变不大,因此预期也不会有大的变化。另外,股民的从众行为导致股民跟风,不会依据自己的信息调整自己的预期,而是保持与大多数人的预期一致。如前段时间股票市场行情上涨时,股民预期行情还会继续好下去,不会轻易改变自己行情看好的预期。同样,现在股市行情看跌时,股民预期行情还会继续跌下去,也不会轻易改变自己行情看跌的预期。
导致预期突变的因素有几种。(1)公众使用过期信息做预期,预期会存在错误,当这种错误积累到一定程度并被公众感知时,公众会收集最新的信息,由于信息做了大的调整,预期也会出现大的调整,并且这一调整还易矫枉过正。(2)当不确定性程度提高时,公众也会收集新信息,导致预期大调整。(3)社会上出现了新信息,如政策公布,又如某种小道消息。这种信息被很多人认知到,并流传开来,公众会依据这一新信息调整自己的预期。(4)投机资本的示范作用,也会导致公众调整自己的预期。(5)客观情况出现了大变化,公众会根据这一变化调整自己的预期。如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雷曼兄弟倒台导致预期突变。又如这次我国的股灾,股民预期也出现突变,由看好行情预期突然转变为看差行情预期。
二、股灾原因
2015年6月15日开始,仅在13个交易日内,上证综指、中小板指、创业板指最大跌幅分别达到了26.7%、32%、36.6%,出现了股灾。作为对比,1987年美国股灾,在39个交易日内,标普500下跌33.5%,在46个交易日内,纳斯达克指数下跌35.9%。
导致这次股灾的原因,社会上有多钟说法,如政策原因,投机资本原因(股指期货做空砸盘)和融资杠杆的原因等。笔者认为,除了这些原因,上述五种引至预期突变的因素,也是这次股灾的原因,如不确定性程度提高便是一重要原因。
当上证指数从2000点左右一路上升到5100多点时,而经济增长速度还在下行,不确定性因素也伴随提高,股民预期改变到了临界线。这就像人站在高梯子上有恐高症一样,股民也会有恐高症。如果经济增长速度上行,股民认为股票高涨有实体经济增长支撑,股民如站在高楼的房间内,就不会有这种恐高症了。在预期改变的临界线上,稍有风吹草动,都会引发股民预期突变,导致股灾。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股指期货做空砸盘,四两拨千斤,导致大盘下跌,引发融资盘的杠杆效应,促使股市一波波平仓,在跌停线上,争相践踏出逃,带动其他散户抛股,以致不可收拾,闪电崩盘。这是前所未有的局面,在世界上也罕见。投机者判断之高明,计算之精准,出手之狠辣,确非等闲之辈。
三、救市政策
粘性预期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预期短期内可以偏离实际情况,可能存在系统误差,如股票价格在一段时间内会偏离它的基本面。但是,从长期看,公众会依据实际情况纠正自己的预期错误。因此长期看,预期会与实际情况一致,不存在系统误差,只存在随机误差,只是这一随机误差会显示出正相关,并不是白噪声。如股票市场在牛市和熊市的轮换中,股票价格应围绕其基本面决定的价值波动。
股市泡沫破灭时,如果不存在政府救市,股市会下行很多。虽然也可能出现矫枉过正的现象,但终究会回归自己的基本面。政府救市,会减少股市的回调程度,降低股市的波动程度,减少股民和社会的损失,但不要指望在扭转股民的预期上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政府于2015年7月4日至5日开猛药大力救市的情况下,7月6日沪指虽艰难收红,深成指仍大跌。7月7日,沪指跌1.29%,深成指跌5.80%,两市超1700股跌停。这说明股民看跌的预期并没有改变,但这并不意味着救市政策失败。因预期粘性,加之前段时间的宣传失策,股民改变预期不可能很快,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要走一步看一步。虽救危如救火,但也要系统、周密策划下一步救市政策,不要病急乱投医。
危急时刻,预期管理就是信心管理。要扭转股民预期,政府救市要政策透明,明确目标和路径,即让股民知道政府的决心和目标,实行的政策作用和效果,实行政策的步骤,还有什么后备政策可以使用等。宣传上要避免空洞的政治口号,要与股民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一定要让股民明白,有政府救市,股市肯定会恢复增长。与其此时割肉,不如等待救援。股在希望在,股丢钱也丢。只要股还在,就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政府这次周末救市,避免了前段时间的添油战术,即一天出一条政策,每条政策的力度不足以影响股民预期。这次周末出台的组合救市政策,能够使股民认识到政府的决心和态度,虽不足以使股民立即改变看跌预期,但至少使股民知道现在是中央政府救市了,使股民关注政府的政策和后续政策,从而决定是否调整自己的预期。如果股民能针对政府的政策,走一步看一步,摆脱恐慌性抛股,就是政策成功的初步表现。
我们应吸收美国政府应对次贷危机的经验教训。若美国政府在2007年次贷危机一露头,立即用几千亿美元一次买断,而不是每次投入1000亿,就不会有后面由次贷危机演变为金融危机,形成燎原之势,最后美国财政部不得不出台7000亿的紧急救援计划,力挽狂澜于既倒。若美国政府早知如此,何不当初。
这次股灾,暴露了我们的弱点和漏洞,我们要反复推演,反复复盘,做足功课,认真吸取经验教训,完善监管制度和方法。一旦汇率放开和人民币自由兑换,我们今后还要面对国际投机高手,他们更为厉害,其动能和势能也更大。以我们现在的水平,恐不足以应对。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这次股灾,算是一次预演,检验了我们的水平,也希望能提升我们的能力。
此外,我们也要重视救市后道德风险骤然升高的问题,让股民明白政府救市只是特例,不是常态行为。一旦股市稳定下来,让股市调整回归市场,放弃把股市与政治挂钩的思维方式,真正实现股市的融资功能和定价功能。■
作者为华侨大学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教授,本文为其《中国新宏观调控的理论解释和理论探讨》系列文章之六十七
财新网App4.0版本已全新上线!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或扫描二维码(可长按或保存到相册进行识别)下载。

阅读原文阅读
举报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