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云南‘孟连事件’表面上看是警民冲突,实质上是胶农与企业的经济利益长期纠纷所引发的一起较为严重的群体性社会安全突发事件……”7月10日,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继续教育学院的报告厅,山东法策律师事务所主任张法水正在台上进行案例剖析,台下聚精会神听讲的,不是在校学生,而是200多名来自邹城的农村党支部书记。
□记 者 郭利民
通讯员 张夏 赵锋 报道
本报济南讯 “云南‘孟连事件’表面上看是警民冲突,实质上是胶农与企业的经济利益长期纠纷所引发的一起较为严重的群体性社会安全突发事件……”7月10日,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继续教育学院的报告厅,山东法策律师事务所主任张法水正在台上进行案例剖析,台下聚精会神听讲的,不是在校学生,而是200多名来自邹城的农村党支部书记。
从田间地头来到书香浸润的校园,村支书们异常兴奋。香城镇前相庄村党支部书记孔祥玉高兴地说:“讲课的都是著名专家教授,机会太难得了,俺越听越想听!”
为何把村支书送到高等学府受训?邹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丰家雷告诉记者:“支部书记作为村里的领头人,提升他们发展经济、服务群众的素质能力至关重要。把他们送到一个全新的高校环境里集中封闭培训,比把专家请过来讲课,效果要更好。”
斥资110万元,利用两个月的时间,分5批把全市887个农村党支部书记、管区书记等共1000人送进山大培训一遍,可见邹城在提升农村党支部书记素质上的决心。但是,能力不同,村情不同,发展路子也不尽相同,“学院派”教授与“泥腿子”学生之间的交流碰撞能否取得预期效果?
对此,邹城市委早有准备:一方面,经过连续3年的农村党支部书记提升工程,全市80%以上的村支书达到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50%以上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进高校学习有基础。另一方面,为确保培训效果,该市根据村支书们的不同情况和需求,安排实用性强的教学内容,实施分类教学。记者从课程表上看到,培训把理论政策融于群众工作典型案例剖析,把常用法律法规融于突发事件应对,这样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很对村支书的路子,效果良好。
进山大培训仅是邹城市实施农村党支部书记素质提升工程的活动之一,该市还采取现代远程网络教育、知识竞赛、“村官论坛”、现场考察学习等形式,推动村干部素质提升。通过这些培训活动,培养了一批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强、科学管理能力强的“四强”型村干部,为实现“强人带强村”的发展目标奠定了基础。
责任编辑/文生
|